曾有網友調侃:“ 很多情侶,約會都不忘各玩各的手機。”
不僅是情侶,甚至很多新婚夫妻之間也會存在這樣的情況,好像在對方的眼中毫無存在感。那什麼是存在感呢?
存在感最基本的就是被看到,看見並不等於看到。當我們能看到一個人的需求和感受的時候,我們才是看到他了。
在電影《阿凡達》裡,有句超經典的臺詞:“I see you” 前面他都是看到的,後面才說了一句:“I see you” 意思是我真的感受到你了,你在我身邊,我真的看到你了。
I see you
01 越現代 越孤獨
好友K說:“我是個典型外向愛社交的人,但也經常在短暫聚會狂歡後,又迅速陷入孤獨。”
很多人表示,群體中經常有這樣一類人:“他們不願與人交流,看起來與群體格格不入。興趣狹窄 焦慮煩躁,經常情緒低落。” 這其實是自閉症的表現,自閉又稱孤獨性障礙。然而孤獨並不只是出現在自閉者的身上。很多人的生活也是一樣,孤獨像是成了人們生活的常態。
狂歡後的孤獨
現時代,人們有了智慧手機 卻變得更孤獨 ,為解決這種孤獨 便更多地使用智慧產品。陪伴經濟的出現也是因為人們普遍孤獨,因為我們眼裡沒有人了。心理學發現:人最愛的是自己,當我們只關注自己時,眼裡是沒有別人的。
02 有些錯過 無法彌補
現在很多孩子也有自閉的表現。除了基因和生物學因素外, 父母或照料者與孩子的互動偏少也是形成自閉的重要原因。
父母與孩子互動少的原因是什麼呢? “忙” 忙玩手機 忙賺錢 忙找自己的成就感…
低質量陪伴
隨著年齡的增長父母和孩子的互動其實是越來越少的。 家庭教育也是有有限期的,一般來說只有10年,從出生到10歲左右,因為到青春期之後孩子的自然反應是離開父母,找屬於他的圈子,開始不那麼聽父母的話了,過了這個時期再跟孩子溝通,會發現,父母已經不是孩子生活裡非常有興趣的人了。進入青春期的孩子開始找自己的朋友,開始有了自己的生活,漸漸離開了父母。
一旦錯失了陪伴孩子的最佳時期,後期就無法彌補了。
感情也是一樣,在對方最需要你的時候,沒有你的陪伴,以後或許也就不再需要了。
03 真實在場 才叫陪伴
好的互動是怎樣的? 父母玩平板 孩子玩手機,各玩各的 相互不理 ?這不是互動 只是在場。很多父母以為 孩子在玩 自己看手機 這就叫陪伴,其實不是。陪伴指的是兩個人真實在場,有情感和資訊的互動,能看到那個人 才叫陪伴。
比如一起搭積木 沒有手機電視等電子產品的干擾,兩個人在一起純粹地玩,這就是陪伴。可現在這種陪伴已經越來越少了,很多父母也不會和孩子打交道。
很多家長認為和孩子玩是一件無聊的 毫無意義的 更是一件沒有價值的事, 覺得和其和孩子閒玩半天 不如去掙點錢 。
真實在場的陪伴
人與人之間也是一樣,互動和陪伴很關鍵。 很多時候 我們沒有看到愛人 沒有看到孩子 沒有看到身邊的人,更多看到的是自己。
但當我們不斷擴大自己的參考框架時, 我們就會變得更加自由。
願所有父母都能給孩子更多用心的互動;
願我們能夠看到身邊人的需求和感受,也能被身邊的人“看到” ;
願我們擁有高質量的情感和陪伴,有真實的存在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