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格局”,不少人覺得,不過是說說而已,增加吹牛聊天的談資。
你如果也這樣想,那就要考慮一下,是時候去提升自己的“格局”了。因為格局這件事,不僅現實,而且接地氣。兩個人外面看條件差不多,格局不一樣,做事的思路就不一樣,帶來的結果,往往天差地別。
先看看什麼叫格局。按字面意思拆開來看,“格”,指的是在認知範圍內,對事物認知的程度;“局”,是指在認知範圍內,做事情以及結果。合起來,就是在認知範圍內,看事情,做事情,並承受結果。因此,格局大小,與各人的認知範圍有關。
認知範圍,就是你看得到,能理解的範圍。
首先是看事情。客觀上看,站在什麼地方,決定了你的視野大小,影響了你的認知範圍有多大。如果你坐在小小一口井裡,看到的就是頭頂那一塊天。井口有多大,你的認知範圍就有多大。你不可能超越井口那一個圓圈,看到幾米之外的風景。如果你站在山谷中,視野就比井裡大多了,能看到山谷上方,一片寬大的天地。但因為站在低處,還是會被周圍的高山,擋住更遠的地方。如果你站在平原上,前面的景色一馬平川,一直到幾公里外的地平線,都是坦蕩無砥,一覽無餘。如果你站在高山上,看到的風景,將遠超過平地上的想象。山上的高度,增加了你的視野,也將你的思路,從二維平面升級到三維立體。
然後是做事情。認知範圍內,還要看可行性。還是以上面的幾處地點為例。坐在井裡,井口那個圓圈世界,你能看到,但是幾乎沒有辦法靠自己爬上去,必須要別人伸手拉你一把。站在山谷中,是能看到好大一片天,但路徑是看不清的。怎麼走出去,要自己不斷摸索、試錯、冒險,需要聰明,也要耐心。站在平原上,要去哪裡,怎麼走,路上有什麼障礙,基本上看得清清楚楚,也能走得過去。到了高山頂,山下的一條條,各種方案組合,就更加清楚了,可行性很高。我們有時會覺得某個人眼高手低,其實未必是他本身的問題,而是他看東西的認知範圍,和做事情的認知範圍,出現了偏差。明明是站在山谷,卻以為身在平原,做起事情來,很可能就會眼高手低。
最後就是承受結果。在認知範圍內,無論結果好壞都認了,心甘情願。一旦超出自己的認知範圍,壞的結果接受不了,好的結果,有時候也做不到正確面對。前者例子很多。我們所說承受能力差的人,因為遇到挫折,動不動就想不開的人,基本上是認知上出了問題。後者也不少。比如范進中舉,多年的失敗打擊之下,對中舉這件事已經不抱希望,一朝得中,認知裡承受不了這麼好的結果,就瘋了。
認知影響格局。要看格局如何,不妨想想,我站在哪裡,我能看到什麼,我能走到哪裡。格局大小,即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