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下日曆,還有不到8天就除夕了,2020年也真的要說道別了。
我家比較傳統,一直都延續著團圓飯在家吃的習慣。按照老人們的意思,這樣一起親手做出來的飯菜更有味道,更能體現團圓的意義。所以,無論多忙,大人小孩在除夕夜都會放下工作,回到祖屋,圍坐在柴火爐邊,準備著各種食物。
那時,孩子們都會在外面玩著鞭炮,嬉戲打鬧。大人們除了切菜做飯,還會聊一下這一年來的見聞和樂事,偶爾分享幾個不開心的事,也很快被孩子們的笑聲帶過,從而煥發出對新一年的希望。
那些年,很幸福,也很知足,雖然窮。
爺爺奶奶走了後,父親他們幾兄弟就分開了,不再回來一起吃團圓飯,而是更趨向於上酒樓預定宴席。但我家裡還是把老一輩的習慣延續了下來。每年依舊自家買菜,自家做,柴火爐就從沒有停過。看著爐子裡赤紅的火焰,感受冬日裡的溫暖,突然覺得家就得這樣,才更顯溫馨。
年夜飯的菜,沒有什麼特別的,畢竟現在不像以前那樣物資匱乏了,想吃的平時也可以吃上。所以,年夜飯更講究的還是討個好彩頭,蒸魚、滷鵝、白切雞、燒豬肉、鯪魚丸、蠔油生菜、香菇菜心、芹菜臘肉。
菜燒好後,還得先祭祖,香燭燒完才開飯。
整個團圓飯持續的時間是比較長的,似乎那段時間都在放緩,你可以慢慢感受父母逐漸老去的容顏,略帶風霜的鬢角,卻依然帶著對生活的熱愛,一邊吃,一邊說,一邊笑。偶爾小孩子的撒嬌,更是平添了大家對新生力量的定義,對未來的展望。一種叫傳承的東西,在悄然傳遞著。
這就是家,這就是團圓的意義。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