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隨便接受別人的施捨會把你給毀了?

  一般情況下,有人幫助我們,我們會比較樂意,比較感激;有人施捨我們,我們卻並不會覺得很開心,如果迫於無奈,通常我們也會接受。但你所不知道的是,隨便接受別人的施捨會把你給毀了。這是什麼原因呢?

  對於受助,大致有幫助,救濟和施捨三種類型。接受幫助或救濟,通常對受助者只有好的影響,能渡過難關,解決問題;但如果是施捨,受助者雖然也可以渡過難關,解決問題,但卻並非完全是好事,甚至可能會對受助者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為什麼呢?下面分三點進行分析。

救助有幫助,救濟和施捨三種類型

  1、幫助者給予的心態不同。

  幫助,主要體現的是愛護心,通常想受助者更好。

  救濟,主要體現的是同情心,通常想受助者渡過難關。

  施捨,主要體現的是憐憫心,通常想受助者不至於餓死。

  2、受助者的感受和情緒也不同。

  接受幫助,受助者通常感到欣喜,然後產生感激的情緒。

  接受救濟,受助者通常感到高興又有點不安,然後產生感恩的情緒。

  接受施捨,受助者通常感到不太開心甚至有點憤怒,最後接受或拒絕,很少有感激或感恩的情緒。

  3、受助的結果不同。

  得到幫助者,一般會深受感動,感覺不努力不足以回報這份感情。思想認清者通常會發憤圖強,謀求進步,以期某天能回饋這份感情。

  得到救濟者,一般會也會感動,學會感恩,懂得感恩。思想認清者也會努力上進,爭取有一天能回報這份恩情。

  得到施捨者,如果內心茫然,不知感恩,甚至憤世嫉俗,思想上就很難認識清楚,更談不上發憤圖強,謀求進步,以期某天回報這份施捨。受助者會認為幫助者的施捨只是一廂情願,給受助者的並不一定就是他想要的,即使是想要的,受助者也不想透過以施捨這種手段來獲得。

對於救助的感悟和思考

  那麼,對於我們該有怎樣的感悟和思考呢?

  如果我們作為受助者。對於幫助,救濟都可以接受,但要明白接受背後的道理:回報,感恩雖然並不是幫助者想要的,但作為受助方,我們必須得自己有這個心態。只有思想上認識清楚了,你才能明白得到幫助,救濟後,你應該要做什麼?如果某天你有幸成功了,你更應該做什麼。

  我們作為受助者,對於施捨,如果不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建議拒絕。接受一份施捨,可能短期內有一定的幫助,但如果思想上認識不清楚的話,很容易導致迷茫。又由於施捨對受助者心態和感受不好的影響,受助者沒有回報和感恩作為思想上的動力,受助者很難有堅而有力的行動來改變現狀。更可怕的是,一旦形成接受施捨的習慣,會對受助者造成思想上長期惰性或憤世的結果,在這樣的思想影響下,受助者更難有所改變。

  如果我們作為幫助者呢?

  要幫一個人就從內心關心的感情上去幫助他,真心希望他變得更好,在這個思想前提下,無論你做了什麼,對於受助者都是好事一件。哪怕你無法從物質上去幫忙他,但有時可能只需要幾句交心的話,亦可給人強大的支援與鼓舞。

  如果做不到從內心關心的感情上幫助人,至少也要做到從普通朋友的角度去救濟他,讓他能順利渡過難關。

  我們要儘量避免高高在上施捨的思想,因為這種思想對於受助者並不是良好的體驗。有一些人經常罵別人都是白眼狼,不懂得感恩,有可能與這種思想有關。但很多人作為幫助者的時候很有可能並沒有察覺到這種思想,有時候反思一下,可能你就能明白其中的一些道理。

  對於親人和關係密切的朋友,我們比較容易從內心關心的感情上去幫助他們;但對於關係不太密切的朋友,有些時候我們可能由於一些原因或者舉手之勞幫助了別人,這時我們可能做不到從內心關心的感情去幫助,但我們至少要放平心態,這樣才能讓我們收穫更多的回報和感恩,即使回報和感恩並不是我們當初幫忙所需求的。

  如果我們接受別人的幫助,一定要學會感恩,哪怕是別人的施捨!如果你做不到,請不要隨便接受別人的施捨。因為如果你思想上認識不清,隨便接受別人的施捨,解決的只是你暫時的困難,但摧毀的卻是你長期的價值觀念。

7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有一種愛叫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