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小時候總以為父母會為我們遮風擋雨,長大後才知道原來家也會颳風,還會下雨,而且並不比外面的風雨遜色。

在我三歲以前,母親將我送到外婆家養大。三歲之後便把我接回了“家”。那是一個陌生的環境,如果不開燈,即使是在白天也是一片漆黑。

印象中父母總是天還沒亮就出門割茅草了,在床頭櫃那裡會放一個蘋果和幾塊餅。我醒了就自己拿東西吃。

直到我上了小學,這深深的孤獨依然陪伴著我。因為一直以來我沒有朋友,所以我格外看重友情。從一年級開始,我每天上學都要去喊離我家很遠的朋友。即便是下雨天也不例外。

初中和高中時期,我的朋友也不多,僅一兩個。那時候我曾去同學家連續住過一個月,很安心。漂泊在外,帶給我的竟是和家一樣的感覺。

念初中的時候,需要上晚自習。父親總是忘記來接我回家,撥電話也不接。我便獨自走在漆黑的夜裡三公里後才回到家。母親的反應和往常一樣,說了父親幾句後,這件事彷彿從未發生過一樣,又恢復了寧靜。

在我上大學之前,我們一家人住在一間破舊的房子裡,看起來搖搖欲墜的。這房子並不屬於我們家,是別人家的,我們只是借住。母親像傭人一樣給這房子的主人做飯燒菜,待他們吃完,我們一家人才吃飯。而母親則是最後躲在廚房裡悄悄的吃完了飯。

家裡最多的是爭吵。晚上父親會故意找弟弟的茬,我們都知道他是白天干活累了回家發洩情緒,所以誰也沒有多說什麼。白天呢,母親也會找弟弟的茬。在這個家裡,弟弟就是一個出氣筒。

我所追求的不過是一點安靜。有時候母親也會和我說一些語重心長的話,比如說弟弟以後肯定是出息不了,我得幫襯著他。不用說我也知道這些話的深意,他們已經放棄了一部分作為父母的責任。

我的父親是一個建築工人,已經接近一年沒有出去幹活了。家裡的重擔都落在母親一個人身上。父親的懦弱是公認的,在叔叔敢直接衝到家裡打人,表舅敢來家裡要假賬……一樁樁一件件,面對這些事時,父親只會說“算了”。於是類似的事情越來越多,而我也是無能為力。

晚上烤火的時候母親總叮囑我找個條件好的男朋友,不要讓家裡的表姊妹們看笑話。可是在我看到父親是如此對待母親和弟弟的時候,我很想一個人過完這一生。

為了方便和家裡人聯絡,我用兼職賺的錢給母親買了一部手機。我沒有想到的是,母親用它看娛樂影片,卻從不曾打電話給我。

這次過年回家,我早早買好了機票,和父母打了電話,告訴他們我10號早上到家。雖然我有想過他們不會來接我這件事,但當我打不通父母兩人電話的時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是這些生活裡的瑣碎小事一點點將我擊垮,回家過年對我來說真的不是一件快樂的事。

說實話我很羨慕室友,不用擔心生活費的問題,爸爸媽媽也會去接她回家。每天晚上我都會聽到室友和她爸爸打電話的聲音,她說話時的那種撒嬌任性是我所不敢想象的,至於做就更不可能了。

對於其他人來說,家是一個溫暖的港灣,是一個安心的避風港。於我呢?這不是家,是“地獄”。

我為什麼會不想回家呢?

因為我既沒有足夠的實力去顛覆家裡的那個世界,也不願忍受那個世界。

9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要過年了,到底要不要給婆婆打電話拜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