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會有些旁人所看不懂的行為,甚至於會變成看不慣。而這些行為發生的那一刻往往我們自己都無法理解。好比說有些人喜歡搶著買單,有些人很喜歡唱反調。有些人喜歡盲目的服從旁人的指引等等
其實這些都是你內心深處的不安全感導致的,人的行為是潛意識中缺乏的補充。
往往體現在五個方面。
1喜歡展現自己的成就。
2喜歡抱怨
3控制慾強
4對所有的變化都莫名的恐懼
5不懂拒絕
這些其實有關聯性,我們可以從行為上去捕捉一些細節,從而透過對方的這些行為對號入座他們的不安全點,再對症下藥的回報對方以行為上的溫暖。這樣在以後的社會社交中游刃有餘。
從暫列的五項行為來看。我們多少可以在現實中捕捉到一點行為資訊,下面我們一一細說:
1喜歡展現自己的成就。
唐代羅隱詩中道: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大多數人在自己的辛勤耕耘後總會有這麼一陣悲鳴,這種孤獨也是一種不安全感的表現,這種心態會導致情緒上的不安分,這個時候傾訴是他們化解情緒的最好方式。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在酒局牌桌上看到這樣的人,往往這樣的人內心世界比較邊緣化也脆弱,和這樣的人相處不能過於信任。我們可以多說說自己的不足和差距,讓對方更好的獲得這種善意的鼓勵。相信你會得到的更多,畢竟這是一個需要互相溫暖的世界。
2喜歡抱怨很多人會將所有的不順歸於各種環境或者他人的原因,在社交活動中可能會很糟人反感。但是在很多的深入接觸中你會發現,這些人其實都會有一些不愉快的童年經歷。從小就揹負過多的壓力,一般都是處於過於自己年齡段的指責或者期望中成長。這種經歷使得他們不願意正視自己的問題。在成年後的社會交際中本能的恐懼所有的責任。這種不安全感是對責任的恐懼。所以面對這類的人,要耐心的勸解,不要讓對方有太大的壓力,在工作中要逐步施壓,先從對方力所能及的小事開始,慢慢增加工作難度,讓對方慢慢適應。
3控制慾強
控制慾往往是來源於恐懼。這點是無可非議的了,是人類對未知事物的一種不確定導致的。簡單的分析就是在不確定的環境下,將自己可以確定的言行以及旁人的言行強制化,從而達到一切都在可控制的範圍內。但是生活永遠都是未知數,所以這類的人往往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脾氣越來越暴躁,因為不可控的事物越來越多。所以不斷的依賴憤怒來宣洩自己的不安全感。其實這類人很單純,所以只要單純的口頭應酬就可以了,用語言上的承諾來鞏固對方的信心。至於操作層面只是技術問題罷了,只要最終的效果好就好。
4對所有的變化都莫名的恐懼
這類人往往年齡偏長,也有了一定的物質和事業的根基,之前的經歷固化了他們的思維邏輯。也給自己劃出了一個舒適圈,他們不願意接受新的事物,因為他們走到今天已經拼盡了全力,他們不願面對自己的軟弱。舒適圈對他們來說就像是還在母腹中的氧水,一旦脫離就會斷氧一般。和這類人交流其實是很難的,對方的思維是固化的,不要想著刻意的去表述什麼,就讓他們自己宣洩就好,你只要給予肯定的單詞答覆就好。因為對方不需要你的任何意見,他們只有不斷的在自己固化的邏輯外包裹老繭就好。
5不懂拒絕
寫到這條,我其實想了很久,因為這類人往往在現實生活中隱藏的很好,首先他們的外表很有親和力,很容易讓人信任,而且執行力極強。從表面上看,和沒有安全感毫無關係。但是其實這類人是最害羞的,他們往往為了不得罪人也怕得罪人而委曲求全。在社交中他們不太會和人敞開心扉,在網際網路發達的今天可以嘗試以網路碼字的方式溝通可能會更好點,因為這類人往往不擅於和人面對面交流,隔著螢幕會好很多。
以上這些只是一家之言,不過筆者一直有一個觀點,人的身體不會騙人,社交也一樣,將對方的言行逐一分類,再對症下藥。才能看懂對方,反推對方想要聽什麼話,才能在社交中佔據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