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因為疫情,春節後的復工時間不斷出現新的變化,原定的春節假期,從7天變成了17天,再到27天,甚至更久點。
我們一邊喊著“又延期了真爽”,一邊又時刻關注著疫情的最新動態,不斷地問負責人“何時能復工”。雖然做了延期的準備,但又是那麼害怕一直拖下去。畢竟自己身後還有一堆的房貸、車貸。
哪怕我們急的焦頭爛額,哪怕我們正在經歷人生中最糟糕的一年。
可同樣是2020年,對於父母來說,或許是他們最幸福的一年。
01
小時候,因為父母工作的原因,我一直被寄養在鄉下的外婆家。在我的記憶裡,一家人能團聚的日子,無非就是那幾個短暫的節假日。
上學後,和父母相處是時間越來越短,一家人團聚的日子,也從幾個節假日變成了一個節假日。
“今年過年,能回來嗎?”在我工作後,每次離過年還有一兩個月,母親都會打電話確認。
春節回家,從我的期盼,變成了父母的期盼。
2016年,南京梅園新村有一位90歲的老太太報警,背後的理由讓人心疼。原來此前老人和兒子發生口角,兒子隨口一句“不陪你過年”的笑話,卻被老人當了真。害怕兒子不陪她過年,老人這才報了警。
“害怕孩子不回家過年”說出了多少父母的心聲。
為什麼會害怕?
因為父母老了,他們正在經歷的,是見一次就少一次的遺憾。
他們害怕的只不過是沒有機會再看你一眼。
《漫長的告別》曾有這麼一句話,“說一聲再見,就是死去一點點”。 說一次再見,我們都離死亡更近了一步。誰又能保證,離別時的那聲“再見”,不是訣別呢?
以前從不明白,那些看似不經意的確認背後,原來是父母無盡的思念,也從不知道,對他們來說,能再見一面就已經是一種福分。
02
曾看過一本日本暢銷書,叫《父母離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該書的開篇有一個公式:
“整整一年裡,能和父母見面的時間只有正月裡的短短6天假期(總有一天在路上奔波吧),這樣一算,還能剩下多少日子?說是6天,一天中能與父母相處的時間,恐怕連一半都不到,你可以往多了算,按著11個小時計算。
假使你的父母現在60歲了,假設他們健康地活到80歲,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公式: 20年×6天×11小時= 1320小時,也就是說,你和父母相處的日子只剩下55天了......”
也就是說,把你和父母的日子按小時,換算成天數的話,只有55天。
我認真的算了一下,2020年的春節,我陪父母的時間是34天。
如果按上面公式算,本應要用未來五年的春節假才能完成的陪伴期,一個疫情期間就完成了。
因為疫情,才有了更多的陪伴。
這樣的被動性理由,想來都覺得可笑。
如果沒有這個疫情,是不是意味著,得歷經漫長的五年的,我才能陪父母過完這34天?
不,不該如此。
我們總想著,今天不去,就明天再去。
可事實就是,很多父母連一個明天都沒有了。
天有不測風雲,人的福禍又豈是你能推算的。前一秒還在通電話,說著說著父母卻突然辭世,這是你卻後知後覺地想起,還有好多事情,沒有和父母一起做。
2015年春節,成都一名69歲老人,因突發心臟病,獨自死在家中。
父親走了,留給女兒綿綿無絕期的遺憾。
03
總有一天,父母會離我們而去。
“時不待我”的道理大部分人都明白,卻一直讓自己在改天還有機會的藉口之中開脫。然後,有一天死神會悄無聲息地降臨,不給你任何事先的準備。
終於,在“父母辭世”的悲痛中,你又才開始回憶起與父母的過往種種,讓自己深陷“悔不當初”的自責中。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 有些事是需要立刻去做的,不是明天,是現在。”
行孝當趁早,不要等到父母離開的時候才後悔莫及。
人生無法重來,所以一定要從現在開始,及時行孝。
莫等閒,白了父母頭,空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