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老來難,老來難, 千般苦,萬樣難,年老苦,說不完。”
的確,人老了以後,做什麼事都困難。
可生活中,總有些老人不僅晚年不愁,還被兒女爭著照顧,仔細觀察,他們身上往往有這些閃光點,值得學習。
第一,拎得清,尊重子女的生活
為人父母,對子女恰到好處的關心,會加深彼此情感,但過度的關心,會給兒女造成心理壓力。
鄰居結婚多年,也時常和老公吵架拌嘴,可每次婆婆都覺得媳婦欺負她兒子,然後就說一些難聽刺耳的話。
本來夫妻之間也就是小打小鬧,沒什麼大的問題,可婆婆插手後反而矛盾升級了。
時間一久,女方受不了婆婆總是在他們吵架時插手,吵著要離婚。
有句俗話說得好:“兒孫自有兒孫福”,不干涉子女的家事,尊重孩子生活的老人,才會受子女待見。
第二,不做作,願意幫助子女分擔壓力
在有些父母眼裡,自己年紀大了,就應當享福了,孩子對自己好是理所應當的。
最近有個朋友就和我抱怨,說母親年紀大了,他處處關心照顧,處處忍讓,可最後換來的是變本加厲。
他再孝順,也頂不住母親倚老賣老,被搞得身心疲憊,還影響到了家庭生活,以至於自己都不知道該怎麼孝順了。
所以說,為人父母,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應注意。
就像我婆婆,雖然婚後和我們同住,但她從來都是少說多做,儘量做到讓我和老公滿意,有時候我們遇到困難,資金週轉不開,她也會主動伸以援手。
人心都是肉長的,婆婆做的這一切我都看在眼裡,也儘量做到一個媳婦該有的本分。
因為在一個家庭中,互相體諒,是一種幸福!
第三,講究衛生,注重生活質量和品味。
講衛生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修養。
人老了也是人,是人就得乾淨一些。
一個人越老,越要懂得把自己的儀表收拾乾淨。
試想,有誰會喜歡一個身上有異味,衣服上有汙漬,頭髮不理,鬍鬚也不刮,邋里邋遢的老人?
老年人一定要注意講究衛生,老了也要乾乾淨淨,利利索索。
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不但能保證身體健康,還能使人延年益壽。
所以,做一個講衛生的老人,常洗澡,講衛生,衣服整潔,面容乾淨,才會討人喜歡。
第四,身體健康,不拖累子女
千兩黃金萬兩銀,也不如換來一個好身體。
人老了,要把身體的健康放在首位。
昨天在樓下遇到鄰居王阿姨,幾周不見,她看起來整個人憔悴了許多,問過之後才知道,她之前就有腸胃炎,最近著涼又得了肺炎,在醫院住了一個多禮拜。
她一臉愁容,說自己沒用,生病了不能照顧小孫子,不能給兒子兒媳煮飯,不能操持家裡長短……
可憐天下父母心,人老了,連生病都覺得是自己不對,害怕給子女帶來負擔。
我妹是護士,最近科室有一位88歲的老爺爺,前兩週因為患了糖尿病併發症,加上腦梗塞後遺症,住院進行治療。
進行了全身檢查後,她發現老爺爺身上有多處很嚴重的壓瘡,更過分的是,護士給老爺爺翻身時,家屬總是躲到一邊。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深以為然。
所以,人老了,就多到公園呼吸新鮮的空氣,多運動,多鍛鍊,身體好,自己不受罪,兒女們也安心。
第五,手裡有錢,能夠給子女實質性的幫助
為人父母,對子女的愛總是無私的,但老了也要給自己留條退路。
因為人到頭來唯一能夠指望的,只有自己,自己手裡有錢,才有尊嚴。
村裡有一個70多歲的老爺子,以前問兒子兒媳要錢的時候,兒子和兒媳都沒什麼意見,畢竟他把積蓄都給了兒子。
但時間長了,兒媳就會質問:“我上次不是剛給你100塊錢嗎?那麼快就花完了,你都花哪裡去了。”
態度一次比一次惡劣。
之後老爺子的日子就過得非常憋屈,偶爾發燒感冒,也不敢去醫院,更不敢說出來。
所以,人老了,一定要為自己的晚年生活多打算,不要隨便把自己的錢財和房子交代給別人,晚年才不至於太過困頓。
第六,接受新鮮事物,和年輕人拉近距離
人老了,千萬不要無所事事,吃了睡,睡了吃,在家等死。
抽出時間用於學習,不但能增長知識,內心也會感到充實。
老爺將近八十,一開始我們讓他學電腦,用智慧手機,就是不肯,說那是年輕人的東西,學不來。
人老了對新事物是有點怕,但只要耐心點,教教也就會了。
要知道,人老思想不能老,意識更不能老。
身為老年人,一定不要自甘落後,應該緊跟時代步伐,這樣才會更好地瞭解年輕一代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