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2018年是我人生的至暗時刻,事業遇到瓶頸期,家庭關係緊張,投資失敗,樁樁件件都像是一記記重拳打的我毫無招架之力。那會兒的天是灰色的,內心是沉重的,渾渾噩噩的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每天都想換個活法,卻又不知道從何下手。

某天下班回家推開門,看著玄關散落著歪七扭八的鞋子,客廳的地板上堆著七七八八的快遞箱,沙發上胡亂搭著老公換下的衣服,走進臥室,床上的被褥也毫無章法的窩著,轉到廚房,灶臺被鍋碗堆的擁擠不堪。那一刻我覺得特別壓抑,就想著難道我的生活就這樣了嗎?我就要一輩子過這樣的人生嗎?我開始整理,但怎麼收拾過不了幾天又回覆了原樣。痛定思痛,我決定去學習整理術。

在系統的學完整理術後,我才明白,整理並不是簡簡單單的收拾,它的本質是找出物品物品,物品與空間,物品與人之間的邏輯關係,並做出最合適的改變,從而達到人與物品與空間和諧的關係。整理如果作為動詞的話,在我看來它的近義詞可以是“改變”。

整理的過程也是一場很有意思的“改變”之旅。第一步“攤開”,攤開就是將你所需要整理的空間內所有物品全部攤開。這一步是非常有衝擊力的,這是你和你所擁有的全部物品的一次正面交鋒,哪怕是曾經因為某些原因被你藏在角落的物品也會正大光明的出現在你的面前。你也會被物品量驚到:“what,我居然有這麼多東西”。

在我看來,這一步和我們人生很像,我們活了這麼多年,有沒有真正面對過自己的內心呢?我們的心裡有藏了多少我們不願意面對的事情呢?我們揹負了多少沉重的包袱呢?我們似乎從來都不願意360度無死角的去面對自己。

我們總是很容易接受好的那部分自己,享受別人對我們的讚美。對於不好的部分,我們都習慣藏起來不讓別人看見,就連自己都不敢面對。

親愛的,把他們藏起來,它們就真的就不存在了麼?當然不會!你越是迴避,它們越會在黑暗裡反彈的更厲害,不知道在什麼時候,給你一記重擊。

有時候正是因為我們不能接受全部的自己,會因為那一點不好,全盤否定,不會愛自己了。我們真正應該做的是正面去看待這些,好的不好的全然接受。正是這些不足才讓我們更立體,正是這些不足,才讓我們有變得更好的空間。

整理的第二步是分類,將攤開的物品根據物品的種類,功能,使用人,物品狀態儘可能細的進行分類,但我們並不會對這些物品做出評價。這一步對於我們自己來說,是個內觀的過程。

我們有沒有對自己心中的想法,對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情,對精力的分佈,對產生的各種情緒進行辨別分類?

又或者我們在梳理自己有沒有對自己貼標籤呢?比如我擅長做這件事,不擅長做那件事。我喜歡A,不喜歡B,這樣做的後果,是容易把自己困在一個圍城,圈子越圍越小,侷限性越來越大,慢慢思維就固化了,不會再跳出設定好的框框,就像鬼打牆一樣原地打轉。即使我們想改變,但也僅僅是想而已。

所以我們真正應該要梳理,只是把自己的所有現狀列出來,找出背後的力量,不要去判定好壞,只是分析現狀。

第三步是篩減,當篩減既是做減法的過程,放下過去,拋棄固有思維,撕掉標籤,就像是在拆心中的圍牆,扔掉過往的包袱,讓我們有更大的可能性站在新的起點重新出發。

第四步是放進去,在整理物品中的意義是把留下的,真正有價值的物品放到合理的位置。那投射到人生中就確定好要追求的夢想與目標,拋開那些沒有價值的雜事,追求真正的人生價值。

看,改變自己是不是和整理是相通的呢?一個是對物品進行整理,另一個是對自己進行通盤的整理。所以想改變嗎?不如動手開始做個整理吧。

9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個人三年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