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走出了家鄉,去謀求更好的發展。有些離家遠的,可能半年甚至一年都不能回家一趟。

這就苦了留在家裡的老人,總是盼星星盼月亮一樣地等著自己的孩子們回家。但是接下來這對老人,卻非常不情願自己的兒媳婦和孫子回老家,這是為什麼呢?

兒媳每週都帶2娃回村裡看公婆,鄰居都誇孝順,老人卻求下週別來了

老李頭和老伴生活在農村,有一個兒子在市裡工作。由於工作很忙,兒子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為了替自己的老公“盡孝”,老李頭的兒媳婦每週末都會帶著兩個小兒子回村裡,說是讓孩子好好陪陪老人。

兩個老人非常欣慰,覺得兒媳婦體貼又孝順,而且這一舉動也讓老人在村裡很有面子,因為村裡的人都很羨慕他們有這樣一個懂事又孝順的兒媳婦

剛開始,老人每週末都會盼著倆大孫子回來,並給他們準備一桌子好吃的。可是過了幾個月,老人就變了態度,越來越不願意兒媳婦帶著孩子回家了,甚至開始害怕他們回來。

原來,兩個5歲的大孫子每次來了都要把家裡搞得亂七八糟,還會央求著老人給他們買零食、買玩具,開始老人覺得孩子好不容易來一趟,都滿口答應了。沒想到後來孩子越來越得寸進尺,開始向兩個年邁的老人索要ipad、膝上型電腦等昂貴的物品,老人越來越滿足不了孩子的要求。

關鍵是兒媳婦看見孩子的作為,並不加以指正,反而跟老人說:“他們是你們的孫子,你們的東西早晚也是他們倆的,早點給晚點給,不都是給嗎,就不要跟孩子這麼計較了。

老兩口也不想當面跟兒媳翻臉,但又實在是不想讓他們再來了,就說:“我們下週要出門,別帶孩子來了。”兒媳聽了,說“那正好帶上倆孩子陪你們一起吧”。老人當然不願意了,便爭執了起來。

正好鄰居進門看見他們在爭執,就開始勸說。誰知兒媳婦卻說,老人想出門,她怕老人自己出去不安全,想著等孩子放假了一起去。老人一聽兒媳婦謊話連篇,便急了說道:“求求你們了,別再來了,你們再來幾趟我們連最後的棺材本都沒有了。

鄰居一看勸不住,也不知道說什麼,只好搖搖頭離開了。但是村裡人聽說後,都覺得老人不懂事,為難這麼孝順的兒媳婦。這下,老人與兒媳婦不和的傳聞算是落下了,老人也不知道怎麼辦。

其實像老李頭家這樣的情況也是很多的,老人與兒媳婦,畢竟不像與自己的兒子一樣親近,有隔閡有摩擦的也不是少數。既然成了一家人,有了問題一定要及時的調節,儘量與老人和平相處。

應該如何處理好兒媳與老人之間的關係呢?

1.作為丈夫和兒子,一定要從中及時調節

當家庭里老人與自己的媳婦發生衝突時,作為老人的兒子、媳婦的丈夫,一定要及時的安撫兩邊,切不可站到一邊去指責另一邊。這時應該對雙方進行溝通和疏導,先了解矛盾的來龍去脈,再使用一些小計策及時的去解決矛盾,並傳遞雙方的歉意,友好解決。

2.兒媳與老人之間要彼此理解,互相尊重

既然成為了一家人,就應該儘量好好相處,彼此尊重,互相理解。公婆畢竟歲數大了,經驗豐富,也是長輩,兒媳還是應該虛心一點,多商量,有分歧的時候也不要太過激,可以先表明自己的想法。兒媳嫁進家門,公婆也一定要多擔待,畢竟還是小孩子又嫁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不要過多挑剔,多一點包容。而且現在社會發展快,公婆也應該跟兒媳多交流,學習一些新的文化,儘量融入年輕人的世界。

3.老人與兒媳之間要互相坦誠,換位思考

有什麼話雙方一定要及時說清楚,切不可過多的猜忌。如果有分歧一定要當面說出來,而不是憋在心裡指責和埋怨。學會換位思考,不能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也要學著為對方考慮,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不管什麼事都要開誠佈公地表明,才能知道對方在想什麼,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

歪媽結語:

兒媳婦與老人之間的相處,自古以來就是一門大學問。作為兒媳,一定要理解和體諒老人的不容易,作為公婆,也不要倚老賣老,應該尊重年輕人。有什麼事一定要開誠佈公,避免沒必要的誤會。有了問題及時解決,別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這樣才有利於家庭的安定和諧。

8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當自律到把日子填滿,就不會覺得自己有多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