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今年的春節,有些不一樣。會有不少人,選擇響應國家的防疫政策,原地過節。所以如何過一個有創意、不一樣的春節,在這個假期,調節好自己的心態,成為了我們關注的焦點。

原地過年,最大的一個心理衝擊,就是無法在這個傳統的重大節日中,與一年未見的家人團聚。這會讓我們產生失望、難受、壓抑等不良情緒,那我們要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態呢?

一、主動篩查我們所關注的資訊

人是非常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尤其容易被輿論帶動。

對於原地過年的外鄉人來說,心底仍然是渴望與老家親友相聚的。這時如果關注的焦點,都放在“抱怨、攻擊”上,那是很容易出現心理失衡的。

這就涉及到資訊傳播原理。你在接受這些資訊的時候,無意識也在認同資訊的觀點。我們生活、工作的環境中,言論、廣播、電視、手機資訊等,都是資訊的傳播媒介。

關注資訊的選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我們的心情。

人是非常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尤其容易被輿論帶動。資訊傳播的最終目的,則是要使資訊接收者接受其所傳播的資訊。

此時,我們在接受資訊的時候,可以避開負性的。可選擇接收的資訊:

1. 來自於專家的資訊。

專家身份的認定,是憑藉對方所受過的教育、專業訓練和所從事的社會職業、所具有的專業身份決定的。

所以,他們給出的意見,在專業領域上,更具備說服力。

就像在疫情期間,民眾也很專注專家發表的觀點。例如:鍾南山、張文宏等醫學專家。

因為鍾院士也很瞭解在一些地區,是很看重春節過年的習俗。所以,帶有這些習俗觀念的民眾,能夠配合防疫方針,放棄今年的回家團聚,是很有覺悟的。大家都對防疫工作做出了貢獻。

2. 區分資訊傳播者的社會身份

我們所表達的觀點,都與我們的人格特徵、儀表體態和言談舉止有關係。也就是說,一個人的人格特質、儀表體態和言談舉止,能夠顯示出他的社會身份。

如果你接觸到的物件,言談之中充滿了負能量,對工作不滿,對社會不滿,那麼他的社會身份一定不會太好。

對於這樣的人,我們可以保持距離,不要過多與之接觸。因為人際互動之間,我們是很容易被資訊傳播所影響的。

當你聽多了那些一直抱怨生活,對公司不滿的觀點,你也會被潛移默化,生成負能量。但如果你經常與那些樂觀的人在一起,憧憬美好的未來,那麼你的人生也會被積極的能量所帶動。

其次,網路上有很多言論,是出自“鍵盤俠”。鍵盤俠們的言論,會更肆無忌憚。但你能發現,你無法判斷出“鍵盤俠”的社會身份。

3. 讓自己成為傳播正能量的人

作為社會自然人,我們都會有自己的主張或是所持有的觀點。你在接受資訊的同時,也是一名資訊的傳播者。

當你自身的情緒和想法能協調一致,不存在與現行生活的矛盾和衝突,你就能擁有餘力與幫助其他人。

對於那些依賴性強,缺乏獨立自主判斷能力,信服權威的弱勢人員,你可以透過一些官方新聞來寬慰他們。

例如同事今年不回家,你可以告訴她很多地方政府已經出臺了關愛留守兒童的政策。

黑龍江疫情防控釋出會迴應:

①春節前,對父母雙方均就地過年的農村留守兒童進行集中排查摸底;

②確保每名留守兒童都有明確的委託監護人照料;

④#幫助務工父母與留守兒童電話影片#;

⑤充分利用各地已開通的41條24小時未成年人關愛救助熱線,暢通申請救助渠道;

⑥對留守兒童及其家庭在疫情防控物資等方面確有困難的,及時給予支援

這些官方釋出的資訊,能夠安撫到這部分人無法返鄉見孩子的不安與擔憂。

對於一些自尊心較強,自我評價高,希望得到社會讚許的同事或一起就地過年的朋友,我們就可以組成一個群體,共度新春佳節。

二、善於應用團體力量

團體能夠影響個體,能有效地改變人們的態度。因為團體是具有規範和準則的,這對身在團體中的個人,有一種無形的帶動力和約束力,能促使團體中每個人的言行與團體的要求保持一致。

雖然無法回老家,跟鄉里鄉親一起過年。但是和同事或朋友,同樣可以透過一些儀式感的行為,來熱熱鬧鬧的過年。

可以一起為宿舍大掃除, 貼對聯、窗花、福字, 買年貨。大家同樣可以採取小團體過年的形式,來感受過年的氣氛。

因為不回老家過年,缺失的是與家人在情感上的親近。人際關係的基礎是人們相互之間的情感活動。當人們感到相互之間的心理距離趨近時,會感到心情愉快、舒暢。在心理上距離疏遠時,則會感到抑鬱和孤立。

透過團體的力量,我們也可以獲取到彼此之間的情感支援。同時,我們還可以與家人影片,讓相互能看到、聽到、感受到彼此的情緒。

三、要避免一人無所事事的獨處

如果之前我們一直處於高度緊張的工作狀態下,人的大腦中樞會相應建立起一套高度緊張的思維和運作模式,以使人們能夠適應快節奏的工作、生活模式。

當我們一下子從上述狀態中停下來無事可做的話,原來那種適應緊張節奏的心理模式便會突然失去物件物,加上生理和心理的慣性作用,會使人們面對寬鬆的環境反而感到不適應。於是,有些人便會出現抑鬱、焦急、憂傷、失落甚至心悸、失眠等身心健康問題。

往常會被趕赴老家,走親訪友等事務替代,但原地過年,可能由於沒有替代的事件,而造成一些身心健康問題。

不過,我們依然可以找到方法去應對。

社會心理研究發現,當一個人在從事某事的時候,如果有其他人在場,就會形成一種刺激。這種刺激會促進活動的完成。

也就是說,當我們在結伴活動時,能夠感受到一種刺激作用,從而提高活動效率。這就是心理學所指的:結伴效應。

在他人在場的情況下,一個人的動機水平會提升。因此我們的優勢反應能夠輕易地表現出來,而較弱的反應會受到抑制。

什麼是優勢反應呢?是指那些已經學習和掌握得相當熟練,不加思索就能夠自然施展的技能動作。

但如果我們要參與的是不熟練或需要積累新經驗的活動,他人在場反而會抑制我們的動力水平,起到干擾作用。

這與我們的競爭動機和對他人評價的認知有關。我們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地接受他認得評價,得到表揚或是批評。有人在場的時候,正是有旁觀者的存在,會在我們覺得自己的行為會受到旁觀者的評價。想要好好表現的動機就會被喚起,從而產生促進作用。

當你瞭解了這些知識之後,你就可以尋找能夠發揮自己優勢的事件,來作為替代事件。

如果你有技術專長,單位又可以安排加班。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替代事件。

如果你擅長烹飪美食,你可以在員工宿舍,組織一個美食小組,將自己的作品分享給大家品嚐,讓大家一飽口福。

單位如果有工會牽頭安排活動,也可以從這個方向考慮。讓員工在所組織的活動中,有能夠發揮出自身優勢的機會。這是一個雙贏的做法。

四、在自我認知上,進行調整

既然今年不回家過年,已經成了一件既定的事實。不如從另一個角度來安慰自己,也就是這件事,也能給自己帶來一些便利之處。

例如:

1. 今年不用準備“紅包”。往年每次回家總是要收到請柬,連著趕赴酒席送紅包,是一筆不小的人情開支。省下的人情開銷,給自己添置些平時捨不得買、捨不得吃的東西。

2. 不用再被親戚催婚了。也不用心煩家裡人給安排的相親。

3. 不會再被問工資和年終獎收入,被拿去跟其他平輩做比較。

同時,你也可以計劃安排下年後返鄉與家人團聚的計劃。因為一旦我們有了期待之後,心理狀態能夠得到很好的恢復。

相信大家在掌握了以上這幾個方法後,能夠更好的自我調適心態,過好這個春節。

7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修行—無分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