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愛是個動詞#

01用時間尋找愛

小娟這個人,執著的傻勁兒上來,真是八頭牛也拉不動,最近總被丈夫說笨手笨腳的小娟就想學做飯,目標是零失敗。

第一天可樂燉排骨,基本成功,給自己打75分,兒子吃了說還行,不知道是不是安慰我。不過小娟自己覺得還不錯。

第二天邊學邊做了土豆燉牛肉,兒子特別愛吃,老公連連誇獎,小娟幸福地有點不知所以了。

第三天烤雞翅,以前兒子的最愛,現在改良做法,人見人愛。

以前小娟可不是這樣。

小時候嬌生慣養,不會做飯,有兩個階段,開始做,一是剛結婚心血來潮,兩人做飯,伴著無窮盡的爭吵。鐵鍋的鏽能不能吃?誰切誰炒怎麼配合?做完灶臺太髒誰收拾?後來乾脆去婆婆家吃了。

沒多久,媽媽大手術,住院,作為唯一的女兒,小娟自然開始跟姨們學起了做飯。也很感激那段時間,小娟那一點點做飯的底子,全是那時候練的。

再後來,小娟媽媽去世,又有兒子了,不得不“重操舊業”,開始做飯,熟練度不夠,老人孩子飯不會做,做飯時間太長,小娟像圍在熱鍋上的螞蟻,每天手忙腳亂。飯沒練出來,人要漰潰了。從此對做飯沒有了之前的泰然處之的心態,也沒有了積極主動的學習熱情,小娟上班,兒子在奶奶家住了,重啟回婆婆家吃飯模式。

現在小娟居然又愛上了做飯。

以前覺得做飯麻煩,還不如出去吃。工作也忙,吃吃外賣更方便。

現在反而珍惜花時間做飯和家人團聚的時光。

以前覺得出去吃健康,可以山珍海味。

現在更珍惜家裡哪怕粗茶淡飯,白菜豆腐稀爛粥。

以前嫌媽媽嘮叨,現在想起媽媽的味道就百感交集。

用時間尋找愛。

時光荏苒,不變的是親情,

海枯石爛,生活在柴米油鹽的平淡中璀璨。

02 用時間理解愛

小娟、兒子、老公、老父親的口味各不相同,開始也爭吵,或者各吃各的。後來開始品嚐各式口味,也會根據家人的不同喜好對菜品做改良,創造出新花樣。比如小娟和兒子吃辣,老公喜歡吃海鮮,於是小娟創造了鮮辣版烤蝦。比如小娟不愛吃羊肉,老公和兒子愛吃牛羊肉,小娟學習並創造了麻椒版水煮肥牛。

結合小娟和老公的各自優勢,兩人合作,在廚房裡“揮鏟創作”老公切,小娟炒;老公做魚,小娟做湯;有時蒸燉煮一起,同時開做,兩人配合,一邊做,一邊收拾,上菜時,兩人擦擦臉上的醬汁,相視而笑。

做飯吃飯的過程就是最好的全家人的在一起的高質量時間。在那小火慢燉之中,不慌不忙,用時間呈現一份佳餚,心全部在那味道里,有愛,好奇和喜悅,雖然合著生活五味雜陳的調味劑,但越久越能品味出回味無窮。

蓋瑞博士在《愛的五種語言》中說,每個人表達愛的方式都不一樣。有的人喜歡肯定的語言,有的喜歡禮物,有的喜歡服務的行動,也有人喜歡高質量的陪伴時間,還有人喜歡身體接觸。用對方喜歡的方式表達愛,才能讓愛流動。

這幾種語言當中,高質量的陪伴時間是大多數人都喜歡的,所以,做飯和用餐時光就是最好的向對方表達愛的方式。當然如果在做飯時給個擁抱或甜言蜜語幾句,就更完美了。

俗話說“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親情之愛來之不易,值得用心體會,珍惜擁有。用時間理解愛,相愛便是永恆。

在愛裡,團圓

在愛裡,相守

在愛裡,吃家常便飯………

03 用時間穿越愛

記得有部電影是講滿漢全席的,名字記不太清了,有些情節卻印象深刻。

大廚師德高望重,收徒弟卻格外嚴苛。傳授獨門秘笈很認真,也很盡責,但是最後一道菜,徒弟從來沒見師傅做過。徒弟很好奇,幾次想偷學,但總沒有機會親眼見到。

後來一次偶遇的外事活動,師傅居然宣佈現場獻藝。一道又一道精美的菜品端上餐桌。嘉賓們一邊品嚐一邊交口稱讚,鮑魚燴珍珠菜、淡菜蝦子湯、魚翅螃蟹羹......每一道都有故事,師傅侃侃而談,嘉賓們流連忘返。最後一道了,師傅向徒弟和滿桌嘉賓說道,你們知道嗎?滿漢全席的最後一道菜是團圓,只有家人團聚在一起才能吃到,這是滿漢全席的精髓所在。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原來師傅的過往經歷也有過家人誤解,多年後誤解解開,方得全家團圓,在外事活動現場,師傅介紹家人,全家人熱情相擁,熱淚盈眶。徒弟終於理解滿漢全席的深意。

愛不是一味索取,也需要無條件的付出。有時要面對不公、爭吵和流言蜚語、甚至離別。但愛,是會超越一切苦難和分離的。有愛在,終會相聚。

楊絳先生和錢鍾書的愛情被傳為佳話,他們的生活幾經坎坷,但始終堅守著彼此。楊絳說: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我把它念給鍾書聽,他當即回說,我和他一樣,我說,我也一樣。

用時間穿越愛。

不管艱難險阻,相信愛始終相伴。

愛是個動詞,去做,去付出,才能讓愛流動。去做一頓飯吧。

愛,不在甜言蜜語間,而在小火慢燉裡

14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青春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