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告訴自己,我說我是一個對生活頗有研究的活明白的現代人,我覺得挺符合自己的認知的,但問題是,就我一個人活明白了,其他人呢?
回老家了一趟,沒別的,依舊逼婚。
恐怕現在或者曾經,你也在經歷這些吧。
把人刺激了,把人逼急了,無非兩種結果,一是吵一架,持續冷戰。二是順應民意,結婚生子。
你是第幾種結果啊,我選擇了第三種,反洗腦。
我跟家裡人仔細認真的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我從哲學聊到生活學,總算是沒有冷戰,也沒有結婚生子。
國家政策、父母導向、女孩子年齡、親戚朋友的反覆追問,甚至說你自私和不孝敬父母等等一系列刺激,都是希望年輕人早生貴子,那麼我之所以反對的邏輯點在哪呢?
我的思路一:收入。
如果收入穩定,也比較高,可以初步考慮。但是,這個高得特別高,高到能買得起房。
我的思路二:房貸。
能買得起房不是本事,琢磨透了房貸才是能耐,首付多少最低30%,貸款100萬30年卻需要還200萬,說的離譜點,假如你未來30年沒有房子,然後有人給你一共100萬來改善生活,你是不是會很開心啊,30年後我60了,我可不想60歲之後長嘆一聲,我還完房貸了,傻不傻?人生有多少個30年,你品,你細品?
我的思路三:彩禮婚禮
過。
我的思路四:奶粉教育。
我的思路五:我可以很慘,我不想我孩子跟他老爸一樣慘。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