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過年,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啊,尤其是父母不在一個城市的夫妻,臨近過年就開始發愁今天去誰家過年。
開明體諒對方的伴侶會協商好一年去一家,或者平時誰家父母在,過年就去另外一家,畢竟都是父母的孩子,都想見父母。
但是大男子主義或者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就很難溝通了,曉月今年是婚後第一次過年,本來慶幸不能流動,誰家都不用去,父母過來就好。
誰知前幾天丈夫讓她買點東西,說放假就回去,她詫異不是說好今年誰家都不去,父母過來?
丈夫看都沒看她一眼就回答,做個檢測就可以回去了,我們不回去,父母的面子哪裡放,況且是第一年,媳婦都不回去,以後還怎麼行。
曉月很生氣,什麼叫媳婦不回去沒面子,第一年得回去,婚前明明說好有特殊情況,父母都過來,所以特意買了大房子,就是為了雙方父母過來,為此她父母把退休工資都拿出來不少。
以後可以每年去一家,當時答應得好好的,現在才第一年就反悔,她也不肯,覺得丈夫不尊重她,不考慮她的情況。
兩人就這樣僵持不下,每天冷戰,她很鬱悶,不知道怎麼辦。
現在的情況,其實選擇也不多。
如果曉月執意不去,就只有兩種情況,
一種雙方僵持,必須要聽自己的
夫妻在一起一定會遇到很多問題,良好的關係是雙方協商,找一個折中的辦法,大家都滿意,其實房子夠住,父母都過來是最好的辦法,小兩口也不需要來回折騰。
但是對方如果執意不肯,覺得這是面子問題,而曉月也不肯,覺得去了以後可能也都得去,這樣的情況就看誰從婚姻裡獲利多。
如果曉月妥協那麼以後恐怕都需要回去,畢竟對方的思想就是你是媳婦得回去,不會考慮現實情況,比如以後有了孩子,或者是你父母只有你一個。
如果都覺得失去就失去,可能最後真的會分開,但從長遠來看,也未必是壞事。
另外一種是一方害怕失去婚姻妥協
如果某一方覺得自己不聽從對方的,會失去很多東西,比如金錢,或者是感情,可能會選擇妥協,但是這樣的結果大機率是以後在婚姻裡不會有太多的話語權。
兩人的感情好不好,或者說能走多久,也就看對方的良心了。
沒有特別多的外界因素,可能一方委屈,也能湊合到老,如果有外界因素干擾,比如出現第三人,或者是婆媳不和等,婚姻可能會矛盾很多,甚至瓦解。
兩人的三觀其實是不合適的,過年的意義不在於去誰家,而是大家在一起,開開心心,如果是條件允許,雙方父母身體尚可,沒有其他兄弟姐妹,過年來小兩口這裡也可以。
但一味地要求對方,不會變通,往後的日子勉強也會有很多摩擦,畢竟這才是開始都不願意磨合,未來當柴米油鹽掩蓋了感情時,問題就多了。
看起來是回誰家過年,其實隱藏的危機還是很多的,兩人都需要慎重考慮,而不是衝動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