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現在很多剛畢業的年輕人都往大城市擠,結合自己和身邊的人的經歷說說自己的看法吧。還記得以前讀高中的時候就很嚮往大城市,覺得讀書就是為了走出小縣城同時人生就會邁向一個新的臺階,但是事與願違後來發現自己與身邊的一起來大城市闖蕩的同學朋友都過的很一般,其中也不乏很多名校畢業的人,不是我們不努力,而是沒有在一個好的時代。生活的幸福感太差。

先說說A吧他是我小學玩的比較好的同學,後來高中還一起是校籃球隊的。當年高考我們縣裡前10名考上了華東交大,也算是響噹噹的985/211了。上次去上海出差和他聊起來現在過的並不如意,雖然每月幾萬塊的收入但是和上海的房價相比也無異於杯水車薪,私企的工作強度大幾乎每天晚上都要加班到凌晨,額頭上也多了不少的白髮。由於沒有戶口孩子沒辦法在上海上學只能他老婆辭職回老家帶娃陪讀,而他一個人在上海掙錢,從他的言語中流入出由於異地夫妻關係不是那麼和諧似乎感覺到隔壁老王的存在。去年疫情他就沒有回家,今年也還不知道能不能回去。他說兩年都沒回去孩子都不認識他了,他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結束這種生活,很想回老家但是發現考公務員、國企、事業單位已經超齡了,回去送外賣、快遞他覺得也不太現實。從他的眼神裡看出了焦慮與後悔。

再說說我和表弟吧,我和表弟兩家的家境都差不多,年紀也差不多。高中時候他屬於那種不愛學習經常上網咖的後來混了個大專文憑,畢業透過父母的關係找了份水電站的工作,記得當時我研究生暑假去鄉下電站找他玩,那地方真是偏僻,忽然有種很慶幸自己考上了研究生的感覺,至少不會像他這樣去鄉下做著沒技術含量的工作。再過了兩年我研究生畢業在杭州找了一份嵌入式開發的工作,而表弟也透過關係運作從鄉下調到了縣城電力系統進入正式編制。這個時候我依然沒有感覺到差距,還記得父母和我說表弟的這份工作沒啥出息就是看儀表的,還是我在大城市做著有技術含量的工作更加有前途(現在回頭想想父母的想法有時候真的很重要)。

轉眼到了三十歲,買房的事情被提上議程。那時候爺爺老房子拆遷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地皮被收購給予經濟補償,一種是安排到郊區的地皮可以自己蓋。為了給我在大城市湊出首付錢父母選擇了第一種方案,地皮補償30W+父母積蓄+借錢加起來80W給我在杭州付了首付,每月還貸款1.2W。我表弟他爺爺的老房子也拆遷了(我和表弟是外婆家這邊的親戚)他們選擇了拿地皮蓋房,他爸的幾個兄弟一起每家出50W在縣城的郊區蓋了一大棟,每家分了4套房子。這個時候就感覺到了差距慢慢拉開,表弟沒有房貸貸壓力而我每月1W多的房貸而父母還要省吃儉用去還借親戚的錢。

前幾天和表弟電話聊天,他現在的生活就是每天早9晚5晚上下班後約朋友一起打球、幾個朋友喝喝小酒或者陪孩子去培訓班,週末偶爾帶老婆孩子周邊自駕郊遊,他的4套房子自住一套之外另外三套出租也有個3K的額外收入。而我每月扣掉房貸剩餘的錢比表弟每月收入還少,幹著996的活,住郊區晚上公交也沒有,買車遲遲搖不到號,騎個超標電驢還要經常玩躲貓貓,晚上到家都22點多了,每天除了工作就是睡覺。有時候真是恨自己為什麼要選擇這種操蛋的生活,況且IT行業35+歲失業的利劍天天都懸在腦袋上,沒有穩定的工作,很怕失業了還不起貸款甚至生活都成問題。前斷時間和父母交流了下表達了自己想回老家發展的想法才發現已經不太可能了,體制內都要35歲以下的,而父母隨著退休之前的關係網也隨之淡去已經沒有能力幫我找到一份靠譜的工作了。回不去的縣城,呆不下的城市,那一刻真的很懊悔。

很多人很努力但是卻沒過上幸福的生活,有時候選擇真的比努力更加重要。千萬不要以為靠自己奮鬥生活就一定會越來越好。不像歐美那些發達國家,大部分人都有很好的基礎保障,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歐美的企業靠的是技術的創新進步來競爭而不是靠996拼加班壓低人力成本來提高競爭力。說實話沒有一個好的大環境你再努力都是白搭,所謂的’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也無非就是窮人安慰自己的精神糧食罷了。年輕人應該追求的是體制內的身份而不是踏踏實實的去研究什麼技術,現實就是這樣。

為什麼說不建議小地方的年輕人來大城市打拼?或者說應該優先選擇小地方穩定的工作,而來大城市打拼是最後萬不得已的選擇。

首先房子就是個開銷的大頭,就拿杭州來說現在能上車的剛需戶型基本都要300萬起步首付30%就接近100W了,對於小地方的人來說100W幾乎是父母一生的積蓄,而200W的貸款意味著每月1W多的貸款。這期間你還不能生病,不能失業,不能有任何其他的意外。其次是交通,普通人能上車的剛需盤都在很郊區的地方,但尷尬的是很多郊區的地方不僅沒有地鐵而且晚上21點以後竟然連公交車也沒有了。好吧買車,但是首先你得有車牌,要麼遙遙無期的搖號等待,要麼花大幾萬塊去買塊鐵皮。最後終於買了車,但是你還得買車位,動不動就幾十萬的車位對於普通人來說又是很大一筆開銷。

說說工作吧什麼樣的工作才是好工作呢,在老一輩眼裡醫生、教師、公務員、銀行、國企這些才算是穩定的好工作,但是很多年輕人卻不以為然,覺得要去拼搏要去奮鬥自己一番事業。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都被大城市的繁華所吸引,拿著看起來還不錯的薪水,特別是網際網路企業,但是很多都是透過996加班換來的,這些靠996加班的換來高薪的企業也就是吃青春飯能幹多久也是個未知數。很多網際網路企業都開始清退35+的人員了,大家可以看看身邊的同事有幾個是40+的年齡。找工作不難,但是找好工作就是要靠人脈關係的,你家裡的人脈,你親戚的人脈,你同學家裡的人脈,你朋友家裡的人脈都得用上。要不然為什麼大家都想當官,難道是為了當官漲的那幾百塊工資?但是你一個人跑到異鄉會有啥人脈關係。

再說說教育吧,有人說大城市教學質量高為了下一代考慮,但是對於剛需上車盤你就別指望有什麼學區了。我們理想的教育是教育資源儘量公平,孩子透過學習能力競爭來優勝劣汰,選擇出真正的人才。但現實是教育資源嚴重的不平衡,教育和戶口繫結,戶口和房產繫結,這樣就炒作起來了學區房推高房價。我們是最重視教育的民族,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最不重視教育的民族,教育最本質的目的是什麼?是學以致用,對個人來說能學到以後生存的技能,對社會來說是透過不斷的學習創新推動社會發展進步。但是現實情況是現在的教育大部分都是學無所用,大家拼到最後只是為了一紙文憑而已,教育已經儼然變成了社會分層的工具。如果你買不起學區房你孩子上大學的機率真的還不如小縣城裡讀書的孩子。

最後說說父母的養老,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自己的父母養老怎麼辦,我們這一代很多都是獨生子女,當父母需要照顧的時候你在哪裡?也許你還在苦逼的加班,也許你還在下班路上擠著公交地鐵,也許那時候你只是在他們的電話簿裡。有的人說會吧父母接過來生活,老年人辛苦了一輩子應該是在一個寬鬆的生活環境安度晚年,很多老年人都不適應這種城市緊張和擁擠的環境。再說現在的異地醫保都不能結算,異地遷徙的老年人看病都是一個大問題。

看新聞裡什麼城市開展’搶人大戰’吹的天花亂墜的,又是人才補貼什麼的又是人才公寓房什麼的,給你編織一個美好的虛幻未來。城市進城化真正富的人是那些靠收房租、拆遷的城郊農民,那些早期靠政策福利分房的壟斷企業的員工,還有就是那些早期買房的投機客。對於外地人湧入城市的人來說,真的就是待割的韭菜。就算你不買房你社保總得交吧,當你退休了沒有城市戶口你覺得能一視同仁麼,如果你混了幾年想回老家了你覺得你的社保能全部都遷移回去麼。年輕人真的沒必要為了那點高工資來擠到城市裡來,要記住你看到了很多大城市的人都很有錢並不是因為他們來到了城市而變得有錢,而是他們有錢了才能在大城市生存下去,有無數的人來了又走了。

4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你信嗎?我覺得我媽媽一直在嫉妒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