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第一”的習慣
“爭第一”很好,但很不易。而就是這個不易,母親一堅持就是一輩子,併成為了一種個性,一個習慣,一種早起晚睡的生活方式和事事都要努力做好的一輩子的目標。
母親的這一做事習慣對我們子女的影響很大。正是這種良好的習慣讓我成年後受益匪淺。
母親的“爭第一”有著很多層次和意義。首先是自己就是自己的第一,自己要對自己做的事爭第一。在這方面,母親有幾個身份,其一母親是家庭事物的第一承擔者;其二,母親是做任何事情的第一參與者;其三,母親是參加做事時的第一到達者;其四,母親是做事利落的第一細緻者。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母親做事早出門、早到位、最細緻、敢承擔。
現在母親73歲了,依然到村裡企業家開辦的鞋廠幹零活,依然還是起床全家第一,到崗全廠第一,做活兒細緻全廠第一,唯有年齡、眼睛的因素,速度上不去了,有時與“第一”擦肩而過,為此母親常常自願加班,以彌補自己的“不足”。
另外,母親心中的“第一”是要做“真第一”。在生產隊幹活兒的時候,生產隊裡的人都想領到輕鬆好乾的活兒。母親也有這種希望,但母親眼裡的好活兒不僅僅是省點兒氣力,還要是自己有能力幹,能幹好的。為此,母親總是第一個來到隊裡分活兒的地方,分活兒的人也總是把不很重體力但需要認真負責的活兒分給母親,有時母親一人幹兩份活兒,有時遇到重體力活兒,母親也從不挑揀,樂意接受。母親乾的多,掙的工分最多。記得有一年掙得工分折成錢,發了120元,全家人都興奮不已。
在幹集體的活兒時,敷衍應付不是啥稀罕的事,但母親從不這樣,母親說:“幹啥要幹好,不是給人家乾的,都是自己的。”母親的話我懂,就是不管給誰幹活兒,在哪幹活兒,都要幹好,那是自己的臉面,自己的責任,自己做人做事的德行。
母親的這些做法讓我們姊妹幾個都懂得:要正確看待“爭第一”。
後來,母親也做過小生意,她掙的錢多少不是第一,但母親反對並決不惡意競爭、和氣對待顧客依然是第一。母親要求自己做生意不爭第一,母親說,世界那麼大,做生意的那麼多人,咱家沒多少錢,投入的不多,收回的也不會很多,努力做就好。其實,母親的好心態又一次爭了第一。
前段時間,母親摔倒骨折了,住院時,母親說,等出院身體好了,要把這段時間耽誤的錢掙回來,一年不行,就兩年。我們幾個笑著說,好,掙多點兒,給我們幾個多分點兒。母親滿口答應。我笑著,但心裡流淚了,母親對自己的要求依然不減,這是一輩子的一種追求,做兒女的不能很好的滿足老人的需求,老人卻始終記掛著子女,母親最好的記掛方式就是自己努力幹,不給子女添麻煩。
淚花模糊了雙眼,崇敬再次佔據了心田!沒怎麼上過學的母親,我愛你!子女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