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戀愛還是婚姻,總有人提到“安全感”這個詞。
可是,安全感,是一種感受,很多時候連自己都無法描述出來,到底怎麼樣才算有安全感。於是,在安全感這個問題上,戀人或者夫妻不少出現矛盾。
今天,我嘗試著給大家講講“安全感”這個話題,到底什麼是安全感,怎麼樣才能讓內心的安全感得到滿足。
安全感,是根植於自由、自立與自尊,既不必完全依賴他人,又不會對親近感心生恐懼。
換句話講,安全感就是內心感受到安穩、平靜而輕鬆、沒有空洞及恐懼等負面感受。
讀完後,也許還是不太明白,到底是什麼樣的感受,對吧?
我來做個比喻,我把安全感比喻為內心的一個“房子”。這個“房子”有兩大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外在結構,另一部分是內在裝飾。
能否遮風擋雨、能否抵禦野獸(危險)、空間是否足夠,這都是評價一棟房子的一些衡量指標。只有牢固的,能夠遮風擋雨,抵禦危險,有足夠空間讓人居住的房子,才能夠稱得上是基本滿足了人們對於房子的需求。
那麼除了以上這些基本的需求,人們對房子的需要,也許還會有房子內部的裝飾的需求。例如房子裡面是否整潔乾淨、是否有可以休息的傢俱、是否有足夠的光線,進入房子內部是否能夠讓人想要在裡面繼續留下來。這就是人們對於房子內部進一步的需求。
當內外的需求得到最基本的滿足後,人們才能夠真正在房子裡得以休息放鬆,待在這樣的房子內部,你才會感受到安穩、平靜以及放鬆。如果在外面受苦受累,或者遭遇威脅等等,肯定就會想著回到房子內部來。
我會認為,具備這樣內外能夠滿足人們需求的“房子”就是人們的安全感。
很多人認為安全感是伴侶給予的,但真正的安全感是自己建立的。只有自己內心有著一棟堅實而舒適的“房子”,你才能真正體會到安全感。安全感單靠外界給予,那只是臨時“住所”,總會有滿足不了你“長期生活需要”的時候。
“房子”外部結構的堅實,是你內心中有沒有自己立場和原則的比喻。如果你自己內心是能夠有自己的立場、原則的,那麼你的“房子”外部就是堅實的,能夠抵禦危險,遮擋風雨的。你才能在感情中不卑不亢。
“房子”內部溫暖而溫馨,是你內心中能不能感受到自我滿足內在需求的體現。如果你自己能夠在很多方面都能滿足自己的需求,例如你自己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每天都能充實自己。這樣你才能夠在感情中體現出你特有的魅力和價值,也就不需要向外尋求認同與滿足了。
當你理解了這樣的一個安全感的比喻,理解了什麼是安全感,即使你不能馬上做到自我滿足,那其實你已經邁出了自我滿足的第一步。相信你能建立起來你自身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