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33歲了,你看我在這鳥不拉屎的小地方混,還有機會麼?”
磊子問這句話時喝了七瓶啤酒,我們認識二十年,這是我見他喝得最多的一次。
我看他兩眼發紅,眼眶也跟著一熱。
北方小鎮冬天很冷,燒烤店裡卻很暖和。磊子請我吃這頓飯時,我們剛參加完共同朋友的婚禮,從省城回來。
身邊同學朋友基本都已結婚,有的孩子都滿地跑,可我們倆還是舉杯相對的單身狗。
25歲我們大學畢業,為青春乾杯。
30歲我們各自奮鬥,為態度乾杯。
33歲時,我們好像再也找不到乾杯的理由。
我想了想還是對他說:生在小地方不是你的錯,被小地方圈住才是你的錯。
小地方沒什麼不好,對我而言,有個安靜環境寫東西就好,但對於大多數小鎮青年來說,留下來就等於畫地為牢。
我向來不喜歡以地域取人,網路發展已經抹平了很多地理空間上的界限,在東北農村炕頭看手機的大叔大嬸正在談論國際新聞,宅家裡的我也在登陸美服歐服和老外打遊戲。
但不可否認,地域侷限對人的影響仍然存在。
小地方,大地方,生活久了,自然而然會刻上相應的烙印,我稱之為地域基因。
小鎮青年的地域基因也許比城市青年和農村青年更特殊:不上不下,尷尷尬尬。
相比於小鎮青年,農村青年去大城市打拼的慾望更強烈一些。生活在小鎮的年輕人能出去的早就出去了,過30歲還不出去的,應該很難再有勇氣出去。
磊子就是典型的小鎮青年,嚮往外面的大世界,卻又捨不得離開周圍的小世界。
小鎮空氣質量還可以
我們身邊同學很多是小地方戶口,有的因為學歷高,有的四處漂泊打拼,現在基本都去了北上廣深、南方城市發展,甚至結婚買房,最次也在省城。
大城市真的發達,真的美
有人說:出去到大城市闖蕩的都成功了,窩在小地方的年輕人都沒出息。
雖然我不贊同這觀點,但磊子顯然被婚宴聚會時那些“漫不經心”的調侃刺激到敏感神經。
一個從農村搬家到省城的同學故意很大聲說:“從你們xx縣來這裡車方便吧?”
一個從南方大城市飛回來的女同學,不停地用當地口音抱怨家鄉這邊經濟差、交通差、基礎設施差……真不知道你們在小地方怎麼將就的?
我看到磊子臉色鐵青,只怕他把酒潑到同學臉上,連忙打個圓場:我們小地方空氣挺好的,還能給大地方輸送您這樣的人才,讓大地方越來越大,把小地方甩的越來越遠。
……氣氛一度尷尬。
小鎮生活其實並不枯燥,只是沒有大城市那樣豐富多彩。
根據調查,小鎮青年業餘時間上網、聚會的比例都在80%以上,逛街購物、體育鍛煉、看電影比例也在60%以上。
相比於大城市高速、冷漠,小鎮青年熟人人際交往多,親朋聚會比例高,形式主要是吃飯、唱歌、打麻將,但展覽、音樂會等文化活動幾乎為零。
超過30%小鎮青年感覺自己在混日子。這也許就是所謂的“地域基因”。
說回磊子。磊子父母早年做生意,積累了一些家底,因此他從小條件就比周圍孩子好,這大概也是他不願出去闖蕩的原因。
但磊子並非不努力,他有過三次想改變命運的嘗試。
剛畢業時,他考到我們小縣城的電力部門工作,守家待地,有車有房,熱情滿滿。
那樣的狀態持續一年多,有一天我們踢完球,他忽然跟我說想辭職,我問他幹得好好的,為啥辭職?磊子說他實在受不了整天坐在枯燥的辦公室,被“老人”呼來喝去,做著最繁瑣的工作,受著最體面的罪,工資穩定,但沒前途。
我勸他三思後行。
那段時間磊子工作之餘開始瘋狂學習,考研,考公務員,滿臥室都是工具書。
我從未見過一個學渣會如此努力。我說你丫是不是瘋了?磊子合上英語書,苦笑著看向我說:逼的。
最後磊子如願以償辭職,但研究生和公務員都沒考上。
我正要勸他別想不開,他卻跟我說他終於自由了。
第二次,磊子28歲那年忽然想創業,著了魔一樣,誰都攔不住。
他在離我們縣城唯一一所重點高中不遠的地方開了個奶茶店,選址、租店、裝修、引進裝置、學習技術,一系列操作下來,奶茶店終於開業。
磊子依舊熱情洋溢,就像當初考研那般,可我總覺得不靠譜,果然,由於經營不善、客源稀缺等原因,奶茶店在一年後關張大吉。
我跟磊子說:任何不做市場調查的創業都是賭博。
磊子跟我說,他再也不想喝奶茶了。
後來磊子乖乖回家,接手運營他父母的店鋪。可隨著經濟發展,商業模式轉變,小鎮的生意已經不像十年前那麼好做,曾經日進斗金的店鋪這時卻風光不再。
有了奶茶店失敗的經歷,磊子勵精圖治,想要透過改變經營模式讓店鋪中興,然而在一系列花裡胡哨的操作後,店鋪生意越發慘淡,還是要靠他年近花甲的父母來幫他收拾亂攤子。
工作不行,讀書不行,做生意也不行,33歲的磊子陷入前所未有的迷茫。
抓狂的磊子
我勸磊子先找個女朋友結婚,婚姻穩定了,事業也許會有起色。
磊子卻說:沒有事業,結個屁的婚。老子要出去混,混不好就不回來了。
我本以為他喝多了胡言亂語,但第二天磊子就買了南下的火車票,一臉決然。
磊子這個小鎮青年不再安於小鎮,我心中五味雜陳,但更多的是為他高興:這個從小在舒適圈長大的小鎮孩子終於有勇氣出去闖蕩了。
小地方行業有限,崗位少,發展慢,能出去的,有幾個不想出去呢?很多小鎮青年都有在大城市打拼的經歷,之所以回來,多半是沒機會留在城市而已。
清晨的火車站,我送磊子到檢票口,跟他說:混好了你就別回來了,我去你那裡,你請我看文化展覽,混得不如意你就回來,我請你吃燒烤,喝啤酒。
磊子拍拍我肩膀,像在安慰留守兒童,語重心長說:混得好不好我都不想回來了,等我穩定下來,請你到大城市吃燒烤,喝啤酒。
走出火車站,小鎮的天空湛藍如洗,33歲的磊子出去尋找他的機會,而我還是那個不願走出去的小鎮青年。
有出去的,就有留下的,有迷茫的,就有清醒的。有沒有機會,不在於你幾歲,不在於你必須在哪裡,只要找到屬於你的方向就好。
願我和磊子,還有你們,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