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

你所虧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對這個世界認知有缺陷。

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範圍之外的錢,除非你靠運氣,但是靠運氣賺到的錢,最後往往會由於實力不足而虧掉。

這個世界最大的公平就在於:

當一個人的認知不足以駕馭他所擁有的財富時,這個社會有100種方法收割他。

直到你的財富和認知相匹配為止。

那麼我們的認知是由什麼決定的呢?正如《見識》這本書就講到:“命”和“運”決定人的一生,成功與否取決於見識的高低,而不是簡單的努力。

《見識》作者吳軍博士是計算機科學家,曾在谷歌和騰訊任過要職,是矽谷投資人,暢銷書作家。

我們想要成功,想要實現財富自由,先要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認知,擴大我們的見識。

改變自己的金錢觀

有的人事業成功,賺到了很多錢,卻不會花,不會理財,最後白忙活一場;更多的人想要賺到很多錢,但是沒有實現。

你認為自己可以賺到1000萬嗎?大部分人可能會覺得這怎麼可能?那你想要擁有1000萬嗎?我想人人都會說想要。

想要1000萬,卻認為自己不可能賺得到1000萬,這就是對財富的錯誤認知。你想要的和認為自己可以做得到的認知不匹配,那永遠也不可能賺到1000萬。

錢不是省出來的,而是掙出來的,怎樣才能提高掙錢的效率?---掌握一些大部分人不會的技能。越是稀缺的資源就越值錢,當別人沒有,而我有,或者別人有,而我有的時候你就能掙到錢。

掙到的錢花出去的才是你的,掙到的錢不用不會帶來任何價值,我們賺錢的目的是為了提升我們

的生活品質,為了讓我們的生活更好,不要為了攢錢而犧牲當下的生活。

錢是花不完的,但是有可能因為你的認知缺陷想要去胡亂投資或投機,從而讓自己窮困潦倒學習一些理財投資知識,養一隻“金鵝”,讓它幫你錢生錢。

斷舍離

我們總是想要很多很多,人的天性就是喜歡增加而不是減少。就像我們往往在意那些我們失去的東西,而常常忽視我們擁有的東西。

“每天要做的事太多,總是做不完”,如果你每天都處在這樣的狀態,那可能你就是一個偽工作者。我們每天都要處理很多事物,但是每個人的一天只有24小時,想要高效的工作和生活,就必須斷舍離,因為我們每天做的事情是有限,我們只需要聚焦用有限的資源解決95%的問題,那些不重要的5%的問題不用花太多時間和精力去糾結。

兩個想要出國的年輕女孩,資歷都比較低,在他們準備出國考試的過程中,A女孩把單位的雜事、參加聚會、美容美甲這些事都當做是她不得不做的事情,自然沒有時間來看書。B女孩是護士,每天上班8小時,還要上夜班,不過她為了出國,把所有的應酬都取消,所有能利用的業餘時間都用來準備出國考試,在她眼裡,準備出國考試這件事才是最重要的。後面的結果可想而知,B女孩成功考取了美國一所知名大學的研究生。

一個人選擇太多常常會迷失自己,而在做選擇的過程中也大大耗費了自己的精力,所以最好的選擇就是不選擇,只做那些重要的事情。

幸福才是人生的目的

人人都向往成功,卻很少人定義什麼才叫成功,成功就是人生的終極目標嗎?賺1個億成功還是健康活到99歲成功?

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不同,人生的目的不是成功,而是幸福。幸福的人生包括物質和精神層面,物質是為社會是否創造了價值,自己是否擁有足夠的財富,讓錢為自己工作而不是為錢工作;精神層面主要是對社會產生的影響力。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不一樣,只要是積極的且自我感覺良好地過一生,那麼他的人生就是幸福的。

莫扎特生前並不太受人待見,而且命短,只活了35歲,去世時只有妻子為他送行,但是他的作品到今天依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代表了古典時期的最高水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如果說莫扎特的人生稍微有點遺憾的話,那麼牛頓和貝多芬在他們活著的時候就被公認是偉人,而且他們知道自己死後也必將名垂千古,那麼他們就是幸福的。

現在可以說是一個最好的時代,我們享受著現代文明,只要努力,就算在底層,只要努力,也有逆襲的可能。我們要做的不是抱怨社會的不公,因為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而是應該聚焦自己的注意力去提升自己。

普通人的幸福,可能就是每天的一點小確幸,每天努力一點點,增長自己的見識,十年磨一劍,也可以成為閃閃發光的自己。

14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怎麼回來這麼晚,全家都在等你做飯”下班回家遭鳳凰男老公痛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