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有人在朋友聚會的熱鬧場合,卻體會到一種不能融入場合的深刻痛苦;

有人羨慕別人都有好朋友和伴侶相互支援,自己卻孤身一人無人可傾訴;

有人只要閒下來就要逃避到虛擬世界中,不敢面對自己空蕩蕩的房間和內心。

這些行為的背後是絕望的孤獨感,並且這種感覺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少見。

Z女士今年35歲,有個5歲的小孩,丈夫事業有成,一家人在外人看來其樂融融。可是這段時間Z女士卻受到嚴重的心理問題的折磨,不得不求助與心理諮詢師。

“我竟然在結婚後還會對別人男人產生心動的感覺。”Z女士很痛苦,低頭小聲的說道。

事情的表象是Z女士精神出軌,但是經過深入瞭解,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在於內心深處絕望的孤獨感。

原來Z女士在婚後感到生活很空虛,感受不到愛和被照顧的感覺,和結婚之前並沒有什麼不同。

Z女士卻在家中將孩子和丈夫照顧的很好,清楚的知道家人的愛好,厭惡,知道如何滿足家人的需求。但是卻從來不說自己的需求,將本我的需求壓抑的死死的。長此以往就形成了習慣,造成了內心深深的空虛,並且也嘗試了一些方法策略去改變,比如讀書、旅遊、參加聚會,卻沒有什麼效果。

這次的事件是在透過網路聊天找到了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有著甜甜的童音,會關心自己,讓自己感受到了被照顧的感覺,鼓起勇氣和他告說明了自己的真實情況之後,男生決定分手。這事發生之後,讓她徹底的對自己的人際關係變得迷茫了。

像Z女士這種情況的發生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內心絕望的孤獨感。

但是孤獨的背後是什麼呢?是一個極度弱化的自我。

就像Z女士,他知道所有家人的愛好,能很好的滿足家人朋友的需求,但是卻從不說自己想要什麼,自己有什麼情緒。將自己的需要擺到了最低最低的位置,甚至從心底就認為自己的需要是不重要的,是不值得被滿足的。這種行為和心理活動就是自我極度虛弱的表現。

這種自我極度虛弱一般是幼年的經歷導致的。比如Z女士,有一個妹妹,姐妹兩個都是由單親媽媽帶大的。但是小時候媽媽要掙錢養家,自己就要照顧小妹妹,長時間的經歷她發現只有將妹妹照顧好媽媽才有一個好心情,這就養成了照顧他人的習慣,慢慢的就將自己的需要給隱藏了起來。甚至結婚也是因為母親想讓自己結婚,自己卻從來沒有表達過想要什麼樣的婚姻,願不願意結婚?

因為她已經養成了凡是都圍繞著別人轉的習慣,能照顧別人滿足別人的需求,照顧他人的情緒。

也就導致了她婚後孤獨感越來越重,內心越發的空虛。在這樣的心理活動下,人際關係中的他人只會是吞噬自己的黑洞,讓自己在孤獨中越陷越深罷了。

想要擺脫孤獨感,必須自我強化,學會滿足自己的需要。

過程分兩步走,第一:認識自己的需要;第二:表達和滿足自己。

認識本身就是治療的過程,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需要、現狀等。認識的背後是允許關於自己的一切的發生,允許自己消極情緒的存在、允許自己感受到的需要的存在——我的一切同他人的一切一樣,都很重要。

認識到自己的需要之後,嘗試著表達、獲取,讓他人理解並滿足自己的需要。

他人看到真實地自我,也會接納真實地自我,當我們真正與他人產生了雙向的連結,孤獨感才會真正的緩解。

6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曾為我遮風擋雨的那個人,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