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學到一個新詞——老鹿蹣跚

指人越長大,對待感情就越佛系,已經不如曾經看重“愛”這件事了。

再遇見喜歡的人時,不同於少年時會忍不住小鹿亂撞,只老鹿蹣跚,隨便動兩下表示尊敬。

甚至對愛情的渴望也不過來了就來了,不來也罷。

零星幾個建議隨心選擇,值得為愛承擔風險的,都被輪番群嘲。

越來越發現,在普世價值觀中,感情這個詞已經處於食物鏈底端。

承認“愛”很重要,比物質更重要,成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

但,大概任何一道選擇題都沒有完美的選項。

選擇了前途,又會在功成名就時嘆息身邊位置太空;選擇了愛,某些站在別人身後的時刻,總是忍不住想,如果當初我不……會不會現在得到成就的是我。

想起之前看的電影《幕後玩家》,滿感慨的。

選擇只用選擇A或B項就結束,但人生不是。

在無數個分岔路口,一次右轉,結局就全改變。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幾對戀人在面對誘惑時艱難抉擇的故事。如果你也在“yes”or“no”裡徘徊,一定要往下看。

01

“他” or “前途”?

她是選擇恐懼症,卻從未想過自己會遇見史上最難抉擇的問題。

電話裡,HR只給了她24小時的思考時間,她說我考慮一下,放下手機,嘆了一口氣,看著桌角翹起的木板出神。

他們倆不過剛畢業,一切從零開始。住隔斷,老乾媽配掛麵吃了半個月,直到月底發工資。

早上馬桶需要搶,洗澡不敢超過10分鐘(不然在外等的人就會直接在外罵娘)小時候從沒受過的苦都在這半年一一捱過。

但異地的結果是什麼,她很清楚,對兩個為生計奔波的人而言,戀愛是奢侈品。

他,她捨不得放下,但理想,她也不願就此放棄。

她想,還是等他回來再商量吧。

晚上他下班回家,照慣例燒一盆熱水放薑片,蹲下身給她按腳。

她體寒,快到盛夏了,腳依然冷得像冰塊,他覺得這樣可以讓她稍微舒服一點。

男人低著頭,就像往常聊家常一樣,說出來的話卻有些令她招架不住,“今天那邊報社給你發offer了?”

她一愣。

“咱們倆郵箱互聯的嘛,我都看見了。”

“你怎麼想的,是去還是拒絕?”

許久沒有迴應,他抬頭看了她一眼又低下頭。

“我知道你大學就一直想做這工作的,現在機會難得,還是去吧。不就是異地嗎,我們總會挺過去的。”

她依舊沉默。

“去了那邊,記得把水壺帶上,你身體不好,要多泡腳。別貪吃辣,多喝熱水,不然嗓子又得疼。對了你睡覺老愛踢被子,我看到有壓被子的,到時候給你買兩個......還有,記得想我啊,可別被其他狗拐跑了…”

他絮絮叨叨地說著,卻冷不丁被擁入一個懷抱。

她輕輕撫著他的背說,“我早就拒絕了,傻瓜。”

02

“忙碌的他” or “分手”?

他們相處了多少年?5年?或者更多。

她不太記得了。

兩人已經脫離了當初窘迫的境地,但還是在為留在這座城市而拼命。

他主外,她主內。也就意味著,他在家的時間越來越少,越來越忙。

她是個寡言的人。

人們都說寡言的人總是情深。她也這麼覺得。

每天六點起來為他做早飯,365天從沒重樣。

把他的生活打理妥帖。衣櫃裡都是熨燙到毫無一絲褶皺的西服套裝,領帶按週一到週末在玻璃櫃裡排列好。

甚至他回家時,總能吃到一口熱飯,無論何時。

但她也是有些怨言的。

比如這兩年房子越來越大,他加班越來越多,上百平的房子裡,大部分時間只有她和空氣。

有時候寫稿寫到精彩處,想轉頭找人分享,回頭看客廳還是一片漆黑。失望隨之而來。

她有些忘了有多久沒有兩人好好靠在一起說過話。他總是一回家就洗澡睡覺。

但她看見他還是什麼抱怨撒嬌都說不出口,你們都知道的,她是個寡言的人。

有一次吧,男人終於偷得半日閒,帶她出門吃飯。

看見她把湯裡的香菜一根根挑出來,他有些驚訝:“你不喜歡吃香菜?”

她突然有些沒來由的憤怒,帶著怒意說,“對啊。你現在才知道嗎?”

“你根本不瞭解我,只知道怎麼賺錢。”

“你知道我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喜歡什麼顏色,愛好是什麼嗎?”

“我說過的話你還記得多少?”

他不語。

帶著她去了一個正在施工的小區。

他熟稔地開啟門,裡面的裝修令她熟悉。

都…是她夢想中家的樣子。

她突然想起,很久很久前的一次停電,他們兩人站在窗臺,望著遠處燈火輝煌的地方。

她羨慕地說,住在那的人會有多幸福啊。

而他摟著她說,我會讓你也成為幸福的其中一員。

其實他一直都記得啊。

03

“接受變了的他” or “離婚” ?

“那我們離婚吧。”

她異常平靜地扔下這句話,安安靜靜地拎著一個小包走出家門,已經過去了兩個小時。

這兩個小時裡,他還是盯著他的電腦螢幕——上面的數值不斷變化,他賬上的數值也在跟著變。

她不喜歡他這樣,她說他變得市儈,精於算計,不擇手段。

他覺得她不可理喻,歇斯底里。

電話響了。

不是她,是上次酒會上那個年輕姑娘,發訊息問他後天有沒有空一起吃個晚飯。

到了這個年齡地位,總有年輕女孩貓步輕俏地走過來,柔軟的腰肢有意無意地蹭到他的身側,帶著若有若無的香水味。

他知道她們要什麼,他也完全給得起。

他其實有點喜歡那個年輕女孩。

女孩的臉長得像她年輕時候的樣子。

不過也僅限於臉了。

她不一樣,她不會用細軟溫柔的話去哄他開心。

從大學認識她開始,她就獨立,有自己的想法——但也是因為這樣他才愛她。

她答應在一起的時候,他覺得自己是被什麼大獎砸中了,他想,人生這樣也就足夠了吧。

他想起他們還住在那間租來的小屋子裡的時候。

房間採光不好,有點潮。

紅白格子的桌布總是乾乾淨淨,保溫盒裝著他從街角那家買回來的餛飩。

她不擅長洗手做羹湯,最愛吃的就是這口。

後來搬家的時候保溫盒找不到了,餛飩也很久沒買過了。

新房子已經住了好幾年。工業風,幹練,整面整面牆的書,獨立空間,都是他喜歡的。

好像就沒有她喜歡的。

螢幕上的資料慢慢跌落,他其實預判到了,但早就沒有迴轉的能力。

這些年為了房子,為了車,為了錢,為了事業,他忘記了太多東西。

連愛她這件事,也差不多要忘完了。

他拿起外套和車鑰匙出了門,回來的時候手裡拿了個粉色的飯盒。

[1條新訊息]

“給你買了餛飩放桌上了,等你回來趁熱吃。”

其實這三個故事的原型,都是電影《幕後玩家》裡,男女主角鍾小年和魏思蒙的故事。

電影裡的鐘小年和魏思蒙是一對從大學時期走到中年的伴侶,原本這樣的人物設定,應該讓人豔羨:一起從青澀到成熟,從一無所有的困頓,到無一不備的富足。

可事實卻並不是這樣。

而當他們遇到危機,又必須在對方和生命之間作出選擇……

其實整部電影都關於“選擇”。

愛情和利益之間的選擇,人性和貪慾之間的選擇。

現實裡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愛情發展到後來,褪去了最初的激情和幻想,摻雜了現實的種種,就變得不再純粹。

很多人覺得這樣“不純粹”的愛情不是他們想要的,但又是不得不面對的。

或許都不需要等到鍾小年和魏思蒙的年紀,只要面對從愛情到婚姻的跨度就會開始懷疑,開始厭倦,甚至想放棄這段感情。或是對彼此的愛被物慾所沖淡。

電影中,鍾小年和魏思蒙在危難時刻還是完成了自我救贖。做出了不一定最完美但一定最忠於本心的選擇。

如果你還在愛的選擇題裡苦苦掙扎,不妨去看看這部電影。

也許會給你答案。

7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實在大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