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亞里士多德把幸福之源分成三類——從外界獲得的,從我們靈魂中獲得的,以及從我們的身體中獲得的。

叔本華則把人與人命運的差別,歸為以下三類原因:

一、人是什麼:從人格一詞的廣泛意義來說,人就是人格,包括健康與精力、美與才性、道德品性、智慧和教育等等。

二、人有什麼:即一個人擁有的財富和他佔有的各種各樣的外物。

三、人在眾人審視下的生活方式:一個人是生活在他周圍的人眼中的,或者更嚴格地說,生活在周圍人所對待他的方式下。這可以從眾人所持的意見中表現出來。反過來,他們的意見又是被此人自身一貫的信譽而影響的,當然還有這個人的名聲,以及他的級別和地位。

說得再通俗簡單一點,就是一個人過得好不好,跟他自己的人格有關係,跟他擁有的東西有關係,跟周圍人對他的評價有關係。

然而,周圍人對自己的評價自己是無法控制的。就算是聖人,也有被人批判的時候;而擁有財富或者事物的絕對值,跟是否幸福並無直接因果關係。如果一個人嚮往的是自由自在的農村生活,讓他住在上海最繁華的南京路他會很痛苦。一個擁有45萬存款,目標是存50萬的人,肯定會比一個擁有1000萬資產,想要1億的人幸福。

也就是說,人擁有什麼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本質還是和人自身的慾望有關係,也就是和人格有關係。

所以,要想生活得幸福,最重要的是塑造“容易獲得幸福感”的人格。

很多人會說,道理我都懂,但做不到。是的,知易行難,知道道理至少是第一步。擁有健康的時候,不覺得健康的身體有什麼了不起,失去健康了才會覺得不幸,所以,擁有健康的身體是每天都值得去感覺幸福的事情。

想吃包子,早上起來吃到了美味的包子,是幸福;中午,休息的時候給老朋友打一個電話,訴說最近生活中的人和事,是幸福;想看一本電影,把手頭工作做完,晚上安靜地看一部自己喜歡看的電影,是幸福;臨睡前,給孩子一個吻,孩子也用可愛稚嫩的嘴唇親吻自己的臉頰,是幸福。

幸福不僅僅是生命中的某些大事情,而是由今天、此刻,很多很多的小事情、小幸福組成的。

如果你能感覺到春風拂面、陽光溫煦,那是春天的幸福;如果你看見蜜蜂紛飛採蜜,會想起甜蜜的蜂蜜,那是油菜花香的幸福;如果你能看見月兒彎彎掛樹梢,那是柔情似水的夜色裡的幸福。

生活裡,如果多關注讓你感覺幸福的事情,而不是去想“不幸福”,那你肯定可以感受到很多的幸福。

至於別人的評價,不是你所能控制的,如果你可以不在意外界的評價,那你離幸福又邁進了一大步。

在意不在意別人的評價,可以算作人格的一部分,從這個角度講,“人格”和“人擁有什麼”決定了人的幸福感。

有人會說,怎麼可能不在乎別人的評價?這的確很難,但你要知道,“聖人”也有被人批判的時候,神的崇拜者也僅僅是他自己的信徒,某個神的信徒之外的人,甚至對這個神是否存在都持否定態度,還能做出什麼正面評價?但是聖人和神絕對不會在意別人的評價,不然他就不是聖人,也不是神了。

所以,如果你指望他人對你都有好的評價,就像水中月,鏡中花,根本沒有意義。你的朋友可能敷衍你,你的下屬可能奉承你,你的敵人可能詆譭你。無論是哪一種評價,對你來說都是不客觀的,而你卻會因為敷衍而難受,因為奉承而歡愉,因為詆譭而惱怒。那還不如讓所有的評價都從一隻耳朵進來,又馬上從另外一隻耳朵出去。把這個時間拿來看一部電影、讀一本書或者做一次面膜,而更加有意義?

“吾日三省吾身”。與其因為別人的評價而心情起伏,還不如每天反省自己的行為舉止,是否符合社會規範和自己的期許。

至於擁有什麼,前面已經舉過例子,擁有什麼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不是一個絕對值,不是財富越多的人越幸福,也不是職位越高的人越幸福。

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去爭取自己真正需要的財富(事物),而不是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去爭取跟別人一樣多的財富(事物),也許這是擁有財富(事物)感覺幸福或者不幸福的至要要素。

最後,向大家推薦一本書:德國哲學家亞瑟•叔本華寫的《人生的智慧》,這篇文章也是因為角山居士看了他的書有感才寫的。書中很有意思的是叔本華好幾次表達了對東方古國文明的崇敬之情。19世紀的哲學家對中國文化數次表達崇敬,那時候的中國還屬於清朝。所以啊,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從心底裡有文化自信。這也是一種幸福。

14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不要因為癌症傷害了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