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李唐

沉甸甸的年貨包裹裡面,滿載父母對在異鄉打拼的子女沉甸甸的愛。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小年。按照老家的習慣,照例是吃麻糖和餃子。說到吃餃子,很多人都會口舌生津說出自己中意的某某餃子館。但在味蕾記憶的深處,家裡餃子的味道,往往是獨特而頑固,始終最讓人牽腸掛肚又百轉千回。

就地過年,如何品嚐到家的味道和家鄉的味道?據2月3日央視新聞頻道報道,這個春節,不少人選擇在工作地過年,卻早早收到了家裡寄來的年貨:“60斤的大包裹,臘肉、臘魚一大堆,冰箱都塞不下”“收到了媽媽寄的餃子,每種餡約200個”“家裡寄來了羊肉、牛肉乾、醬牛肉”……網友表示,過年最重要的儀式感,就是吃到這一口家鄉的味道。

“人員流動減少,年貨流動增加。”

“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父母寄不到的。”

一個個寫著老家地址的快遞包裹,一份份飽含父母牽掛與思念的美食,在慰藉了我們思鄉的胃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撫慰了我們對過年“回家”的執念。沉甸甸的年貨包裹裡面,滿載父母對在異鄉打拼的子女沉甸甸的愛。

陳曉卿在隨筆集《至味在人間》中寫過:“味覺裡包含著人情、鄉愁、記憶。所謂思鄉,基本是由於吃了異鄉食物,不好消化,於是開始鬧情緒。鄉愁就是這麼簡單。而我們的腸胃其實都有一扇門,是父母長輩給你的食物編碼,無論你漂泊在哪裡,門或許已經殘舊,但一直等待你童年味覺想象的喚醒。”現如今,觸角無所不在的高度發達的快遞業,讓愛與鄉愁的表達和紓解,變得更為簡單,也更為純粹。

其實,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人員流動減少,年貨流動增加”,承載的不僅有思念與牽掛,更有責任與擔當。正像我們看到的,考慮到人員流動和聚集可能帶來的防疫風險,“打工人”春節期間不再和往常一樣像候鳥一樣遷徙,選擇就地過年,和遠在家鄉的父母透過快遞互贈年貨,相互理解和體諒的背後,體現的是齊心抗疫的責任與擔當。尤其讓人感動的是,對不少人而言,這很可能是他們放棄春節返鄉“就地過年”的第二個年頭。

不過,讓人欣慰的是,據2月3日新華社報道,黑龍江省有關部門3日釋出的資訊,目前新增病例呈下降趨勢。此外,河北省石家莊市自3日起全面復工復產:為了進一步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力有序推動各項工作開展,從即日起,石家莊市直各部門、各人民團體有力有序開展工作,全面推動復工復產。這表明,多地當前疫情發展已被有效遏制。

我們都知道“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很多人選擇用“年貨流動”的方式,表達自己對親人的思念與牽掛——在春節這個特殊的時間裡做出這樣理性的選擇,其實是為了未來能夠有更好的陪伴。

按照鍾南山的最新研判,3月後疫情將下降。3月後天氣漸暖,正是春意盎然、百花盛開的好時節。待疫情防控向好的勢頭愈發明顯,在彼時選擇合適的機會回到家鄉和親人團聚,當面傾訴“好久不見”的思念與牽掛,再去透過味蕾感受人情、鄉愁和記憶——只是想一想,都讓人很是期待。

統籌:王攀

7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網上談戀愛靠譜嗎,還能結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