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入職時,公司的前臺Carmen是一個50多歲的印裔女士,初次見面,便覺得她面相很兇。2年的相處也印證了我的直覺:她很孩子氣,不高興就會拉著臉,大聲嚷嚷。
我非常納悶:前臺人員作為公司的門面,每天要接待大量的客戶、接無數個電話,難道不應該更耐心,更有專業精神嗎?
不過貌似大家都習慣了,我也從沒有和她發生過任何衝突。
5年前的一天,一走進單位大門,Carmen就委屈地對我說:"我要失業了,有人bump 了我!"
在有工會的單位,"Bump"專指根據seniority(資歷)長短重新安排工作崗位。後來聽同事說,是另一位同事Liz幾年前被抽調至一個為期5年的Community Revitalization Project(社群振興專案),現在該專案結束了,她要回來做前臺,因為Liz有更長的工作資歷,所以Carmen"被下崗"了。
接下來的兩週,Carmen幾乎跟每個同事都要說一遍她的不幸遭遇(頗有祥林嫂之風),對待同事的態度亦因為心情不好而更加惡劣。所幸大家都體諒她的特殊境遇,也沒有人真的和她計較。
Liz很快回來上班了。她也是50多歲,身材瘦小,印裔,是三個孩子的母親。衣著樸素,其貌不揚,像每一個路上擦肩而過的中老年大媽。
因為我的辦公室就在前臺旁邊,我經常聽到她禮貌地接聽電話,為客戶答疑解惑;幫同事們影印檔案、發傳真、與客戶預約時間;定期瀏覽Staples的網頁,發現好的折扣會給大家發郵件,幫我們訂購辦公用品;澆水、施肥,像媽媽一樣照顧著公司裡所有的花花草草……嚴格來講,這其中好些工作都不是她的職責所在(相信她心裡也很清楚),但她仍然愉快而熱心地把各項瑣碎的工作處理得井井有條。
更令我感動的是,作為社群內最大的非盈利機構,經常有流浪漢來要一杯咖啡,或借用廁所。Liz會非常用心地去廚房衝一杯熱騰騰的咖啡,或細心引導廁所方向,盡最大可能給這些身處困境的人關愛,從未表現出絲毫的不耐煩或歧視。
想想面對領導時滿臉堆笑、對待下屬極盡刻薄的各色人等,我覺得如何對待弱者才更彰顯一個人的教養和素質,所以對Liz肅然起敬。心裡時常想:她一定生活在一個幸福、有愛的家庭吧,不然她怎麼可能帶給大家那麼多的暖暖陽光呢?
一年前,Liz的丈夫David因病去世了。我和幾位同事買了一些禮品,去她家裡看望。雖心懷疑慮,但涉及個人隱私,也不便於詢問太多David的病情。
Liz休了3周假,料理了丈夫的後事回來上班,態度平和,一如既往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貌似絲毫不受丈夫去世的影響。看過了太多生前吵鬧、一方去世後又終日以淚洗面,思念成疾的怨偶們,我覺得感觸頗深。
這才是正確的夫妻相處之道啊:在一起時珍惜緣份,一方先行後,另一方也要好好生活,承擔自己為人子女/父母的責任,直到與相愛的人在天際重逢。
2019年初,我組織了一個社群理髮的活動,單位出資為50多位客戶免費理髮。Liz 很欣喜地告訴我,與我合作的理髮店是她全家人經常去的那個理髮店。
於是,和理髮店的工作人員感慨"世界很小"時,她們告訴我Liz的丈夫生前嗜酒成性,經常爛醉如泥。但無論何時,Liz對他都很好,等待理髮的空檔,她還會去咖啡店買冷飲給他;David發脾氣,她總是溫言軟語,好言相勸。
原來如此……也許是酒精弄糟了身體,所以David才會早逝吧?
虧我還為Liz腦補了一個非常幸福美滿的家庭呢!捫心自問,如果我有這樣一個丈夫,我能做到像Liz一樣善良而包容嗎?
張愛玲的名句浮上心頭:人生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是啊,人生的不堪並不會因為人類是萬物之靈而消亡,或許會更多。
因能力差異,每個人承擔的責任不同。在歷史的長河中,大浪淘沙,佔了天時地利而脫穎而出的英雄畢竟是少數,多數是如你我這樣的芸芸眾生,做著一份普通的工作,品嚐人生七苦,養育兒女。
但,即使如此,如果能夠全心全意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對人類、社會盡到了自己作為一份子的最大責任,這種堅持本身就是了不起的成就吧?
正如一首歌所唱:平凡的人給我最多感動……我欽佩並感激著身邊如Liz一樣充滿了正能量的普通人,無論人生如何狗血,依然能以最大的善意和熱情去生活,積極面對。讓我於潛移默化中學到了很多。
謹以此文獻給每一個在平凡崗位上盡職盡責、心存善意、並積極影響身邊人的普通人。正是因為有你們,這個世界才會越來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