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心腦同步,喚起人類真正的直覺直覺,直接覺知真相的能力開發直覺力,你需要留心這幾大障礙

對此,首先要知道的是:直覺的運用,也是一種能力,需要不斷精煉,方能越來越精準地反映來自真我的資訊。這並非一日之功,“學步中的跌倒”在所難免。

在此之前,可能會遭遇許多似乎是直覺的“偏差”資訊。許多時候,這些資訊其實是原始本能思維慣性集體意識偏見或者根深蒂固的潛意識糾結發出的聲音。

靈性的學習,最重要的一部份就是覺察,學會用不同的角度去檢視自己一直以來的的思考方式與信念體系,是這條路上的一道基礎關。

在《Factfullness》(真相)這本書中,作者漢斯·羅斯林提供給我們一個非常有效的角度與工具,讓我們能夠檢視自己存在哪些常見的直覺偏差

在書中,作者提及了 10 大典型的直覺偏誤。

在此分享給大家。

01

二分化直覺偏差

解釋:傾向於把事物分成兩類,中間似乎有一道鴻溝,毫不相連。

生活舉例:認為發達國家的人們生活都很好,而發展中國家人們的生活一定有待提升。

破解方式:而且在談論某一類事物的時候,不管比較平均情況還是極端情況,都要謹慎。因為,真實世界並非斷然二分,多數人、多數情況多落於中間。

你可以試著從身處的環境移開,去關注更大的圖景,要知道:自己熟悉的不過是滄海一粟。

02

負面型直覺偏差

解釋:傾向於留意壞訊息,而非好事情

生活舉例:認為地球深受迫害,全球暖化和臭氧層空洞問題嚴重。實際上,臭氧層破壞的用量逐漸減少,在這方面,世界正在不斷變好。

但要記住著更多的負面新聞不意味這壞事在增加,世界上每時每刻正在發生的"好事"大多不會成為新聞。

03

直線型直覺偏差

解釋:預計事件持續以線性方式演進

生活舉例:認為地球人口將不斷增加。但科學家估計2075年人口將達到極限110億,此後並不會繼續增加。

破解方式:資料不僅僅以線性方式成長(指數型、S型、滑梯型等),我們看到的可能只是資料中的某一段,不應該直接下判斷。

04

恐懼型直覺偏差

解釋:基於本能,容易受到外在和情緒的渲染,從而對恐懼的事物無法進行正確判斷。

生活舉例:認為需要採取軍事措施應對恐怖襲擊。然而根據2016年的資料,因恐怖襲擊而喪生的人數,僅佔意外死亡人數的0.05%。

破解方式:恐懼讓人們無法集中注意力,忽略資料和大的趨勢,從而變得短視。應該冷靜思考,評估風險,而非被恐懼的情緒所淹沒。

“風險=危險 X 遭遇”,風險是一個期望值,你不只要關注風險的大小,更重要的是發生的可能性和自己能不能承受損失。

05

失真型直覺偏差

生活舉例:有資料顯示:全球失學女孩超1.3億。但是,你知道全球女孩就讀小學的比例是多少嗎?答案是90%。

破解方式:針對某一個問題,要重視其所佔整體的比例。任何一個統計數字,都需要放在相應的環境下考量。而不是急於得出結論,否則就一頭栽進了“被設定的輿論導向”。

06

概括型直覺偏差

解釋:人會下意識地對事物進行分類與概括。

生活舉例:社會普遍認為女人負責家中事務,應更精於廚藝;而男人的工作能力則更強一些。

破解方式:質疑這些約定俗成的分類和標籤。這可以從尋找某個標籤群體內的“另類者”,以及跨越群體,發現“相同者”開始,逐漸化解頑固的標籤分類觀念。

當我們走出以偏概全的概括習性,就會發現:即使某個分類標籤適合於多數人(51%),卻仍可能對49%的人不適用;而且某些標籤下容易被記住的例子,卻不一定能代表其所在的群體。

07

宿命型直覺偏差

解釋:認為存在某種“固有特質”,決定了人、團體、國家或文化的命運。未來因此而無法被改變。

生活舉例:認為非洲的貧困無法改變。然而在過去的60年間,非洲快速發展,在教育、衛生方面進步速度超過歐洲的瑞典。

破解方式:切記緩慢的變化也是變化,尤其要留意每天都緩慢進步的事物,在時間的累計下,將產生巨大的飛躍。另外要隨時更新自己的知識視野和認知。

08

單一觀點直覺偏差

解釋:喜歡用簡單的概念,解釋複雜的問題。

生活舉例:認為“自由市場”更好,因此堅決反對政府幹預經濟市場。

破解方式:你擅長的思考方式、概念模型會讓你在你熟悉的環境中直接得出一個過於簡單的結論。為了化解這一問題,你需要主動的證偽自己的觀點。(從正反兩方面對待自己的所有思考結果)

同時要注意:不要輕信專家在自己不熟悉領域的觀點;不要相信統計數字可以完全的代表事實;更不要相信任何單一導向的解決方案能一勞永逸。

09

怪罪型直覺偏差

解釋:替某件“壞事”找出一個簡單清楚的元兇。

生活舉例:將新近發生的疫情簡單地歸罪於某個國家、某個機構;卻沒深思自己所在國家的防疫措施是否得當,是否有效。

破解方式:忍住尋找“代罪羊”的衝動。帶來壞訊息的人不是造成壞事的,第一個發現事情正在變壞的人也不應該被指責。不管好事還是壞事,尋找問題的根源,系統性的制度上的起因,而不是製造出一個“壞人”或者“英雄”。

10

急迫型直覺偏差

解釋:一聽到爆炸性的事情,就迅速採取行動措施。

生活舉例:接到詐騙電話,對方告知綁架了自己的親人,要求贖金。因為過分擔憂急迫,立即匯款,造成損失。

破解方式:小步前行、意識到自己的急迫。當問題看上去十萬火急時,要先看看這是不是自己的想象還是事實。先查查事實到底是怎樣的,再做決定不急。

緊急的情況不意味著需要激進的改變,小步快走比大步但走偏了方向好。不要人為製造緊張,就像狼來了故事告訴我們的。

同時要持續關注不緊急但重要的隱患,尤其是那些我們還不瞭解的隱患。

你對世界的認識準確嗎?

有一份相關測評,透過13個簡單的問題,看見自己對世界的認知是否符合事實。

《Factfulness》(事實)的作者曾在世界各地的各個行業的人群中進行了類似的知識問答,得到的答案是是不管在諾貝爾獎的頒獎典禮上,還是面對BBC紀錄片的製作者。

結果發現:在群體水平上對於類似的問題,沒有哪個群體的答案勝過了大猩猩的隨機選擇,這意味著有一些普遍的認知偏見,在妨礙我們認識到世界的真相。

而瞭解當下,認清趨勢,活在真實中,也會少一些焦慮,多一些淡定。

這本書不會告訴我們所有的事實,但它會授之以漁,告訴我們:是什麼讓人們看不清事實。從而讓我們以後在面對任何問題——無論對外面的世界,還是內心的世界——都能避免常見的認知偏差。

15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想讓女人對你“朝思暮想”,要用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