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一.為什麼壓力會勾起慾望。

當我們情況低落時,大腦更容易受到誘惑。大多數人在情緒低落時,會選擇獎勵承諾,緩解壓力的獎勵承諾,無外乎就是吃東西、喝酒、購物、玩遊戲這些所謂的“玩物喪志”之事。其實想要得到快樂本身就是一種健康的生存機制,人性本身就是這樣。因此我們要找到一種方法,讓自己既快樂又不屈服於誘惑。同時我們也需要一些自控策略,比如罪惡感和自我批評,因為這些東西只會讓我們情緒更加低落。

當你感到壓力時,你的大腦就會指引著你,讓你做他認為能帶給你快樂的事情。這就意味著,當你面對壓力時,你面前的所有誘惑都會更有誘惑力。獎勵的承諾和緩解壓力的承諾會導致各種各樣不合邏輯的行為。對於在壓力下只想獲得快樂的大腦來說,對於誘惑的妥協,會讓自己更加墮落。

因此,為了有效緩解壓力,我們需要嘗試一些有效的解壓方法來緩解壓力,同時又不至於讓自己妥協於誘惑。比如鍛鍊、宗教祈禱、冥想、閱讀和聽音樂等等。 有效和無效的解壓策略最主要的區別是,真正能緩解壓力的不是釋放多巴胺或依賴獎勵的承諾,二是增加大腦中改善情緒的化學物質。這些物質透過上述舉例的方式可以產生,會讓大腦不再對壓力產生反應,減少身體裡的壓力荷爾蒙。

研究發現,當我們意識到我們不會永生時,我們會更容易屈服於各種誘惑,就像是在獎勵和減壓的承諾里尋找希望和安全感一樣。這其實是一種原罪,促使我們像各種各樣的誘惑不斷屈服。實際上,當我們在誘惑中尋找慰藉的時候,我們是在不自覺地加速邁向墳墓的腳步。因此,正視恐懼才是抵禦誘惑的原義。正式恐懼會幫助我們作理性的選擇。這是因為改變我們能理解的動機,總是比改變我們看不到的影響要容易。

二.打敗你罪惡感的,是"那又如何"效應。

導致我們更多墮落的行為並不是第一次的放棄,而是第一次放棄後產生的羞恥感、罪惡感、失控感和絕望感。一旦你陷入了這樣的迴圈,似乎除了繼續做下去,就沒有別的出路了。當你又一次責備自己屈服於誘惑的時候,往往會帶來更多的意志力失效,造成更多的痛苦。但是,你尋求安慰的東西並不能中斷這個迴圈,它只會給你帶來更深切的罪惡感。

"每個人都有放縱自己的時候,不要對自己太過苛刻"這是大腦會時不時冒出的想法,其實這正是“情緒低落讓我們屈服於誘惑”的另一種表現方式。對很多人來說,自我諒解聽起來更像是為自己找藉口,只會引起更嚴重的自我放縱。

另一方面,自我批評會降低積極性和自控力,而且也是最容易導致抑鬱的因素。它不僅耗盡了”我要做“的力量,還耗盡了”我想要“的力量。相反,自我同情則會提升積極性和自控力,比如,在壓力和挫折面前支援自己、對自己好一些。在個人挫折面前,持自我同情態度的人比持自我批評態度的人更願意承擔責任。他們也更願意接受別人的反饋和建議,更可能從這種經歷中學到東西。

我們都傾向於相信自我懷疑和自我批評,但這並不會讓我們距離目標更近。事實上,我們可以嘗試從良師益友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他們都信任你,想要你變得更好,願意在你失意的時候鼓勵你,同樣,你也可以這麼做。

因此,我們必須避免常見的意志力陷阱,要用”改變的承諾“而不是”改變“來改善我們的心情。當我們縱慾挫折時,我們需要原諒曾經的失敗,不要把他們作為屈服或放棄的藉口。因為在這一過程匯中,想要增強自控力,自我同情比自我打擊有效得多。

7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立春夜閒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