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不要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這一句話的時候,我的心裡一動,感覺到很有道理,又好像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觸。這一句話好像很有哲理,也是人們經過了反覆論證得到的答案。
現實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你出門的時候心情舒暢,出去一天下來,等回到家裡,可能心情就沒有出門時的舒暢。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這一天你可能會遇到許多事情,下樓的時候被樓梯口的電動車堵的需要側身而過;走到離單位還有一半路程的時候,領導打電話說今天要開會,需要提前十分鐘到單位。
此時的你估計心裡面就會泛起牴觸心理,於是有一種想發洩的衝動,看一下時間,原來是計劃走到單位的時間已經不行了,怎麼辦?於是攔下一輛計程車,為了不遲到。到了單位,秘書通知,領導臨時有急事,會議延遲二十分鐘後再開。
這個時候的你會是什麼樣的心情,很有可能心裡面已經成了亂麻,嘴裡不說什麼,心裡面已經把領導的親戚告慰了個遍。好像只有這樣,才能夠撫慰焦躁的心情。此時你的情緒可能已經一觸即發,如果這個時候有同事再調侃你一下,儘管是善意的玩笑,也很有可能會惹得你對他人不會有好的迴應。
你心裡會不會這樣想,為什麼倒黴的總是自己,糟糕的心情會讓此時的你會聯想到很多類似的經歷,上一次加薪比同事少了二百塊、現在的領導是自己以前的下屬,現在經常找自己的毛病、同事經常背地裡議論自己。哇!天啊,這單位簡直沒有自己呆的地方,自己怎麼這麼無能,與自己一同參加工作的同事,現在已經是總經理助理了,自己才是部門副主管。
此時此刻的你好像已經陷入了情緒的漩渦,失去理性的你只想找一個人發洩一下。於是你向那個給你開玩笑的同事走去,頭腦中演示著用什麼樣的方式把對方羞辱一下。這個時候,你的電話鈴聲響了,一看電話號碼,是領導打過來的,儘管心裡面有一百個不樂意,但是還是接了。是領導讓你去他的辦公室一趟,放下電話,你心裡面想,哼!準沒有什麼好事。
走到領導辦公室,看到年輕的領導對你笑眯眯的,你心裡面會想,這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不知道又打什麼壞主意。領導對你說,上一次加薪財務搞錯了,本來是給你的錢結果給了A君,今天才發現這個錯誤。為了彌補這個錯誤,今天本來是想專門開一個會澄清一下。
因為這是上級監管部門查出來的錯誤,當把這樣的處理意見上報以後,引起了上級主管部門的重視。覺得你在接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並沒有反映出不滿情緒,而且依然能夠繼續保持積極的工作態度,應該給予嘉獎,並且重新考慮你的工作崗位。
聽到這些訊息的你會有什麼樣的心理反應,剛才的那些不滿情緒會不會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遇到知音的感覺。這些情節常常會在影視作品中出現,那些情緒的反轉也經常會在個人接受到不同的資訊而發生變化。現實生活中的人們在受到委屈的時候,很難從委屈中跳出來,而會對那些委屈產生即時的反饋。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路怒症,也經常會看到一些受損的公共設施,是什麼情況讓那些正常的人失控,很大的原因是習慣造成的。不知道你會不會很輕易的對某些人的行為做出評判,你有沒有對別人進行過批評和挑剔。可以說,做這這些事情的時候人們並沒有想過有什麼不對,還會覺得這麼做很正常。
可能有人會說,對錯誤的行為進行批評是在幫助別人,這有什麼不對嗎?也正是我們認為批評是正確的事情,才讓人們理直氣壯的去發現別人的錯誤,並且指出那些錯誤。現實生活中的人們並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更不用說接受別人的指責。有這樣一個諺語,即使一個真正的小偷,也不願意別人當著他的面說自己是小偷。
當你批評別人的時候,別人如果接受的話,你會在心理上獲得滿足,如果不接受的話,會引起你的憤怒。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路怒症,他們是在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還有那些被損害的公共設施,都是那些情緒失控者的傑作。
有一本書是講非暴力溝通,細化到了具體的每一句話,可以說,我們可以用一種新的方式與人交流,而不是用指責和挑剔的方式。相信每一個人都是有理性的一面,當我們能夠用清晰的語言表達清楚自己對他(她)們行為的感受,讓對方明白自己的意思,相信對方是可以接受我們的建議。
不同的表達方式,產生的回饋也會不一樣,在圍城中有這樣一個橋段,有兩個鏡頭,一個是方鴻漸在回家的路上,想著要和妻子合好。另一面是妻子孫柔嘉想著要和丈夫合好。兩邊都有合好的意願,結果坐在一起談話的時候,卻以相互指責和爭吵收場。為什麼會這樣?就是對方在用彼此的錯誤懲罰自己。
我們可以問一下自己,為什麼不能多看到別人身上的優點,為什麼總是盯著別人的錯誤不放,人們甚至於挑毛病上癮。難道別人在你的眼裡真的是一無是處嗎?難道就你是最棒的嗎?一個真正優秀的人,是能夠幫助更多的人變得優秀,而不是用指責的方式讓別人活在錯誤中,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是可悲也是可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