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有人說過這樣一個詞“越老越少”,我們在年輕的時候,閱歷會隨著年紀不斷增漲,人也會變得更加睿智!但是,當我們從中年步入老年以後,又會表現出另一種逆向發展,童心迴歸,思維變得簡單,變成一個“老小孩”。
起初我不知道怎樣和這樣的老人交流,還上網百度,其中有一個回答讓我記憶猶新“如果你的爺爺奶奶變成了小孩,那你就成了大人了。”
時間過得飛快,我在萬盛一養老服務站實習快四個月了,從最開始的不懂得如何與老人們進行交流,到現在能夠觀察到他們情緒、身體上的變化找到方向去跟他們進行溝通。
服務站裡有一位奶奶讓我前三個月一聽見她的聲音只想感嘆一句那段時間網路很流行的話“你是魔鬼嗎?”接下來我就為大家講講這位“老小孩”奶奶的故事。
圖片
小熊與奶奶一起比心
初見她,她還是一個臥床老人,小小的身軀蜷縮著在床上躺著休息,讓人情不自禁的想去保護她、關心她。學姐為我們介紹奶奶的基本資訊時說到她信奉伊斯蘭教。之後的時間,我們每天都會跟她聊聊天、幫她按摩穴位,在我們的精心照料下,她可以下床了並且能坐到大廳與其他爺爺奶奶一起吃飯了。然後那“魔性”的聲音就開始了,就算我在另外一個區域進行護理時,都能聽到她嘹亮的聲音:
“哎~”“孩子扶我上床吧。”“孩子給我吃點飯吧。”“你是一個好孩子。”“哎~”
輪崗的日子到了,我又回到了她所在的那個區域,早上她還是一如既往的發出“魔性”的聲音,我們基本上都習以為常了,想著她應該過一會就停了,之後大家都忙著帶各自負責的老人入廁進行晨間護理。但這次的她好像不同於往日,聲音越來越大,觀察到這一現象,我就開始迴應她,她“哎~”我也“哎~”。慢慢的我發現她的聲音小了很多,只要有迴應她就會過一段時間才會再次發出“哎~”。
我突然明白了:原來她並非完全是大家說的那個原因,發出聲音是為了向上帝禱告,可能大部分的原因是想讓人關注她,陪她聊聊天,她有時候應該也會寂寞吧。之後我就開始行動了,每天和她對話聊天,那“魔性”的聲音出現的頻率也越來越低了。
正是因為我觀察到了這個小細節,所以我才能找到合適的方式去關心她,所以在護理不同的老人時我都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找對方式去細心照護他們,與他們聊聊天,久而久之,他們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就讓我知道他們的心理變化以及想要表達的意思。
不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都同樣的需要耐心、細心的對待周圍的“老小孩”,接受他們發生的變化並且用心去接納,讓我們慢慢的變成大人去照顧曾經是“大人”的他們。養老護理員這個職業讓我成長,讓我學會共情,讓我學會了理解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