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這些天,哥哥和弟弟們一直都在糾結今年的年墳該如何回家去上,最後決定,因疫情原因,今年一切從簡,只二哥一人當代表,他回家把貼對聯上年墳這事一起辦了就行。

其實,我們小的時候,父親帶他們弟兄們上年墳時,是選在除夕下午去的。去時,帶著鞭炮、水酒、燒紙。墳前點燃鞭炮,燃了燒紙,祭了水酒,儀式就算完成了。年墳,就是這樣來請先人們回家過年的,這是表達對故去親人的哀思的一種風俗。

傍晚時分,堂屋裡擺好供桌,雞魚肉蛋豆腐一碗碗供上,蠟燭燃上,先人們在掛在牆上的箸子上,我們圍坐在炕上吃餃子。當然,第一碗餃子是先供給先人們享用。

父親故去後,哥哥弟弟們上年墳的時間還是依舊俗。這個時節,正是年假,他們回家上完年墳,陪母親過完年,一直到初三送完年再回各自家。

至於臘月二十八上年墳,是自母親去世後變更的。十年前,母親於臘月二十八這天去世,她去世前一晚,下了很大的雪。去墓地殯葬時,世界一片白。這個悲涼的日子,於我們,刻骨銘心。

母親去世後,在臘月二十八這天,我們給母親上了一年墳、兩年墳、三年墳,還有前年的上的九年墳。哥哥們說,給娘上墳時,順便上著年墳吧。上完墳,吃完飯,各自回家。

這個決定,很暖。在母親祭日這天上年墳,母親若在天有靈,她該高興。因為,她在我們這些做兒女的心中的位置是這樣重。這個決定,也很涼。讓我想起一句熟悉的話: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以前,上完年墳後,一家老小團聚一起歡歡喜喜。而今,上完年墳,各自回小家冷冷清清。

今天,我聽從二哥吩咐,把今年不集合上年墳的決定一一告訴濰坊那三家時,我心裡是有些難過的。二哥因年紀大了,又有病,自今冬起結束了他一人留守老家的日子,來縣城與我二嫂及侄子他們團聚。年後,侄子搬到新家去,二哥就常住縣城了。那個守了幾十年的家,空了。

空了的,不止老家的房屋,還有我們的心。二哥在老家時,我們回去總還是有撲頭,那兩個院相鄰的十間房,有父母親曾經的身影,有兄弟姊妹歡樂的笑聲,有那麼深那麼深的血脈親情,有那麼多那麼多的回憶,那裡,我們的心曾紮下了深根。可現在,二哥的撤離,我們的心只如水上的浮萍,再也找不到熨貼的地方。

我安慰自己,我們今年是因為響應國家號召,儘量居家不外出而改變了回家上年墳的計劃,以致不能到父母墳前,思念無曾寄。只願疫情早日消失,明年,可以安心地回老家上年墳,別讓,心底那叢思念的草,在冬春交接之際,瘋長,扎的心生疼生疼。

10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不對等的愛情,不要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