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2011年夏天,一個年輕人從沃頓商學院以文憑上的“最高榮譽畢業”離校,進入大名鼎鼎的黑石公司工作,年薪是150萬。

半年後,這位年輕人辭職離開黑石,任憑家人和旁人扼腕嘆息。

2011年12月,即將23歲的他在微博上寫下了一篇文章,《給明年依然年輕的我們:慾望、外界、標籤、天才、時間、人生目標、現實、後悔和經歷》,閱讀量很快達到百萬,他創業的專案也因此收穫了最初的6萬名註冊使用者。

這個人是誰?他就是劉丹尼,後來大火的樂純酸奶CEO。

10年後看到他這篇17000字的文章,仍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地方。

今天,我來分享其中“那些最容易被理解錯誤的事”中感觸的部分。

1.關於慾望和需求

很多人容易把慾望當做需求,在快速追求慾望的快感中迷茫了前進的方向。

特意去查看了慾望和需求的區別,慾望主要來自於外在的刺激,而需求是來自於內在的感受。

所以,滿足慾望帶來的是不能持久的快感,滿足需求則能帶來幸福感。

馬斯洛五大需求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於愛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這5種需求沒有高低之分,它們都是對我們很重要的真實需求。

我們要做的,就是要找到能實現這5種需求的一個平衡點,而它正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前公司有一位同事,特別喜歡往上走、擁有更高的管理權。

為了在業績上碾壓別人,幾乎每天都要陪客戶去灌酒,幾年下來,沒有陪家人的時間、也沒有關注過自己的健康。

後來他做到了業務經理,雖然用比較短的時間站上了更高的職位,但家庭破裂、自己的身體也發現了很多問題。他時常在住院時後悔當初的不顧一切。

更多的財富、更好的職位,僅僅滿足了我們的慾望,但它並不能給我們帶來長久的幸福感。

關注需求,找到馬斯洛五大需求的平衡點,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2.關於外界對我們的影響

嫉妒和比較是我們常犯的錯誤。

看到他人比我們優秀,我們內心妒忌的小火苗會讓我們忽視別人的優點,而這並不會讓我們成長。

我們要多去走走看看,見識更多的牛人,那樣我們才能發現這個世界的深度和廣度,看到更多的精彩的人生和事件隨時隨地在發生。

試著不去嫉妒、比較,而是去觀察、傾聽和思考。每個人的是不同的存在。

這樣我們才不會侷限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更包容地看待身邊的人、事。

有位同學畢業工作幾年後,沒有什麼升遷的機會,他時常會吐槽自己的領導:他就是運氣好,被Boss看中而已,我覺得自己業務能力比他強多了,就是沒趕上機會。

後來他跳槽到名企,見識過國內國外高階的團隊成員後,他不無慚愧地說:看過他們做事,才知道什麼是精英,也學習到了什麼是越厲害的人越謙遜。

現在的他,謙虛又低調,能力也迅速提升了幾個等級。

有時候,我們很容易被自己的想法限制了思維,在嫉妒、比較中看不清自身的方向。

當我們多去觀察、傾聽和思考時,我們就會見識到不一樣的天空。

3.關於標籤

劉丹尼說:重要的不是你有什麼標籤,而是你用這些標籤做了什麼事。

乍一聽有些吃驚,細一想的確如此。

標籤和身份,會帶來一定程度的信任和機會,但更重要的還是你做了什麼。

孩子上課的機構,原來有一個外教,據說是他們國家比較厲害的學校畢業的,也做過幾年老師。

但在機構上課時,對於孩子們卻表現得缺乏耐心,導致孩子們的學習效果不太好。

而新換的外教,雖然不是名校出身,但親和力和教學能力卻有目共睹,很得孩子們喜歡。

標籤能為我們帶來一定程度的認可和機會,但持續的影響則需要看我們具體做了什麼事。

最後的話:

3個常見錯誤,值得我們去反省、思考。

分清慾望和需求,找到需求平衡點,才能找到奮鬥的方向;

多去見識,去觀察,思考,我們才會減少妒忌和比較,看到他人的優點,並提升自己;

標籤並不等同於價值,價值是我們用行為來取得的。

多思考,少犯錯誤,我們的時間成本才會更低。而時間,是比財富、名利更重要的東西。

時間,年輕,我們。

願我們擁有更多的時間,依然年輕。

2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再婚女人要想幸福,必須遠離哪幾種男人?3個女人說出心裡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