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看到一個帖子:“獨生子女的孝順如何平衡?”
貼主講了自己的經歷,令人心酸。
她今年52歲,是獨生女,父親78歲,母親76歲。
父親患了食道癌,每個月定期去醫院治療,母親在家洗澡時又摔倒,住進了醫院。
就在她奔跑在醫院化驗室和病房時,有次突然感到小腹一陣疼痛,她蹲在樓梯間喘氣,有位經過的護士看了看她,說:“姐,建議你還是檢查一下身體。”
躺在病床上,醫生指著螢幕說:“你子宮裡有個陰影,需要進一步化驗檢查,到了這個年紀可不要掉以輕心,如果真的是腫瘤要趕緊治療啊。”
那一刻,她心裡疼了一下,眼淚無聲流下來,想到剛懷孕的女兒,又想到在住院的父母,丈夫也走了,她沒有可以傾訴的物件。
就在恍惚間,母親電話打來:“你去哪兒啦?怎麼還不回來,你爸晚上吃什麼?你做飯了嗎?我也該換藥了,你來給我換衣服吧。”
“馬上就回來。”她擦乾眼淚站起來,騎車跑去菜場,答應父親給他熬皮蛋瘦肉粥,食材還沒有買。
她也曾想過要找護工,這樣就可以分擔她照顧父母的壓力,但母親堅決反對,說外人不貼心,還是女兒照顧比較好。
“你不要擔心錢,我們可以把退休工資給你,你不要出去工作了,全職照顧我們。”母親說。
她苦笑了一下,父母每個月退休工資加起來5000多一點,醫療費是可以報銷一部分,但還有一些自費的藥物,再加上買菜和生活開支,這些錢根本不夠,自己的積蓄已經花掉一部分了。
但她沒有說,醫生說讓父母心情好一點,可以更有利於恢復健康,她跟母親說要去學開車,以後可能來醫院的時間會少。
母親一聽就急了:“你都這麼大年紀了,開什麼車?多危險啊,不要去學開車,以後還要帶外孫,有時間學學當月嫂也好呀。”
“媽,學車的報名費早都交過了,這段時間也不上班,抽空學一下,以後你們年齡大了,可以開著車帶你們出去玩啊。”不知為什麼,說到這裡她鼻子一酸,明顯心裡沒底氣。
其實,她根本沒有去學車,而是開始治療,經過幾次檢查,醫生已經確診就是惡性腫瘤,好在發現得早,暫時不需要手術,保守治療可以控制病情。
就這樣,她在樓下偷偷化療,父母在樓上住院,她忙完後,再去買菜做飯送到父母身邊,但已經沒有多少時間可以陪母親說話,母親有點擔憂地看著她,有天終於問:“你是不是嫌我們是累贅了,煩我們了吧。”
“沒有,媽,別胡思亂想,我最近在學車呢。”
第二天,她姑媽打電話過來:“你爸媽病了,你學什麼車呀,有時間多陪陪爸媽,不要讓自己留遺憾,孝順這件事,前人做後人看,你要不孝順,你女兒以後也不會孝順你。”
她心被扎一下,對姑媽說:“你放心,我會照顧好父母的。”然後結束通話電話。
提起女兒,她已經好幾天沒有打電話了,她不敢跟女兒說自己的身體,擔心女兒會擔心,但想來想去,還是撥通了女兒的電話。
第二天,女兒就來到她身邊,陪她治療,還說自己這段時間懷孕不上班,剛好有時間可以陪她,她心裡很難過,女兒原本需要自己照顧,卻反過來被女兒照顧,但有女兒在身邊,她心裡好受了很多。
獨生子女如果遇到父母同時生病,自己又身體不好時如何平衡?這是一個扎心又真實的問題。
原來在網上看到一個年輕小夥,父母在老家同時生病,他請假回家,坐在醫院病房,一手撐在父親的床上,一手撐在母親的床上,背影充滿孤單和無奈。
要同時照顧好兩位老人,不僅需要精力和時間,還需要金錢,如果家裡有2個孩子,遇到事情彼此還能互相商量一下,如果只有獨生子,所有的決定只能自己承擔。
人到中年,真的體會孤獨的滋味,每個人都在被生活圍剿,孝順已經不關乎人品,而是變成了奢侈品。
當父母年齡大了,兒女能放下工作和小家庭,守在父母的病床邊,就是孝順。
但即便是住養老院,也會有家庭的牽絆和對兒女的思念,我想起白巖松的一句話:“我們註定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兒女拋棄的第一代,趁現在腿腳還能動,就趕緊為未來做好準備,提前給自己晚年留一份尊嚴。”
他所說的尊嚴包括兩點,一是錢,二是態度。
存一定的金錢,可以在需要時不太被動,即便兒女來孝順自己,也可以拿出錢來不給兒女添負擔。
而一個獨立的養老態度,可以讓自己多一點選擇的空間,可以多鍛鍊身體,也能揹包去旅遊,或者去鄉間種菜勞動,不管怎樣,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更有利於身體健康。
父母的養老看似壓力,如果安排好了,也可以讓彼此感到溫馨,下輩子不管愛與不愛,我們都不會見面了,如果做得不好留有遺憾,也請互相諒解吧。
今日話題:你覺得獨生子給父母養老有壓力嗎?你對自己的老年生活有沒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