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和牛人之間的智商差別不大,但成就卻千差萬別,為什麼?
除了出身和機遇之外,更主要的是“反思能力”的差別。人的反思能力可以分為四個層次,分別是被動反思、主動反思行為、借鑑反思行為、監控思考過程。
第一層:被動反思,無法提升自己
大部分人的反思能力處於這個層次,當遭遇指責、批評時候,才不得已去反思糾正,當事情過去了之後,依舊會順著本性生活,該刷抖音刷抖音、該看小說看小說,該睡懶覺睡懶覺,對自身行為的好壞毫無感知。處於被動反思層級的人,如龜速般提升自己,加上時間效應,則是在原地踏步,甚至在退步,因為他的進步速度跟不上時代的要求,終將被社會淘汰。
要提升自己進步的速度,需要化被動為主動,讓自己擁有更高層次的反思能力。
第二層:主動反思行為,啟動進步系統
這種人即使沒有任何威脅的時候,都會反思自己當天的行為,尤其是當天感覺不對的行為,反思的越頻繁,成長速度越快。這個層次的人,不會因人工智慧的普及而被社會淘汰,因為他們在反思的過程中不斷打磨技能,讓自身成為必須的少部分。
這裡,推薦一種自己使用過的反思方法:每天花一小時反思自我,將當天開心的、不開心的事情都寫出來,寫的時候採用what、why、how的思路寫。
What:今天發生了什麼事情,是什麼時候,和什麼人,在什麼情境下,我的反應是什麼?
Why:我當時為什麼會有這種反應(列舉潛在的、情緒上的、思維上的原因)?
How:後期,我應該如何改變,在思維上如何改變、在方法上如何改變、在行為上如何控制。
當你開始反觀自己的思考時,進步就開始了:你能意識到自己在想什麼,進而意識到這些想法是否明智,再進一步糾正那些不明智的想法,最終做出更好的選擇。
這種方法,不僅可以用來改變自己的工作行為,提升工作技能,還可以深挖靈魂深處的認知,改變自己的思維。
挖掘自身,可以得到小跑般的成長速度,但想要更高的成長速度,需要更高層次的反思能力。
第三層:借鑑反思,運用前人經驗改善自己
借鑑反思,是學習前人的經驗和智慧,並和自身的經歷進行匹配,找出差一點,思考前人做法的好處和自身提升的方向。這種人,一般不會太差,至少可以成為企業的中層。
要掌握該層次的反思能力,需要在第二層反思能力的基礎上,多讀書,帶著問題讀書、帶著目標讀書、帶著批判性思維讀書。
帶著問題讀書:當自己遇到問題的時候,主動去學習,如遇到技術問題,就去查閱該技術方面的書籍,這是我們大部分人運用的方法。
帶著目標讀書:認為自己需要掌握某方面的知識、能力,或者認為自己需要多讀某位專家的書,就把該專家的全部書籍讀一遍。帶著目標讀書,是構建知識體系的快捷方法。
帶著批判性思維讀書:書中的知識,不一定適用於自己,需要去思考、去質疑、去驗證,這樣才能提高讀書的效果和質量。
第二層反思能力是挖掘自身,終有侷限,第三層次的反思則是藉助外界知識,擴充套件自身視野,彌補自身反思的不足,讓自己獲得更快的成長速度。
第四層:監控思考過程,找到靈魂伴侶
要有敬畏之心,大部分人都認可,但如何利用敬畏之心幫助自己成長,卻鮮有人知道。監控自身思考過程,就是一種利用敬畏之心提升自己的方法。前面幾種反思,都是靜態的反思,那麼監控自身思考過程,就是動態的反思,時時刻刻都在提醒自己,別犯錯。
監控思考過程,是利用敬畏之心監控自己,是利用第二個自我監控自己,是啟動靈魂伴侶的一種反思方式。
高層次的反思能力是提升自我的最直接的方式,透過反思,能讓你站在高處俯瞰全域性,而不會讓你一頭扎進生活的細節,迷失其中。
想擁有和掌握高層次反思能力並不容易,這需要不斷地練習、練習、再練習。很多時候,你發現自己做得並不好,沒關係,重新再來。用不了多久,你就會發現,自己慢慢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