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事物應該以一種平常心來對待,要學會把無常當做平常處之。而人生的“無常”有些來自環境的變化,有些來自本身疏於管理。凡是我們事先預料不到的都稱作變數,凡是由平順突然走逆的都是無常。
慧能大師有云:“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他的這種超脫物外、超越自我的境界正是平常心的最好解釋。平常心也是杜甫“一覽眾山小”式的豁達,更是陶淵明“採菊東籬下”式的超脫。
你以什麼樣的目光看世界,世界就以什麼樣的目光看待你。人世間的許多事,或近或遠,或遠或近,往往是根據自己的心態改變的。人有時只要改變一下思維方式,便會擁有很多快樂和興趣。我們無法改變環境,卻可以透過改變自己,擁有另一番風景。
心態淡然的人都明白難得糊塗的意義,有時候人活的太明白了,只會徒增煩惱,對於小事不如糊塗一些的好。對人、事、物不要看的太重,知道重要的是什麼就好。
很多事情要做就堅持到底,不要因為個別人的否定或短暫的吃虧,就放棄做正確的事。比如一些剛上班的年輕人,一開始不管做什麼都很積極,但是隨著時間環境和周圍老員工的影響,沒有得到什麼回報的情況下,積極主動的心態慢慢轉變為消極情緒。
其實社會就是一個大染房,你想成為一塊上好的布料,是需要自己調染的。如果放任讓別人來給我們上色,那麼最終出來的會是一塊好布料嗎?我們不要怕做那些看起來很傻並且沒有回報的事情,這個社會就是這樣,跟隨大眾的腳步,我們也只能泯滅在芸芸眾生裡,如果想脫穎而出,就要去做一些別人認為沒有回報很傻的事情,當然這個沒有回報和很傻的事情並不是一些愚蠢的事情。
至於都有哪些事情,我相信每個人心裡都有答案,那些別人和自己都不想做的事情,以及自認為沒有回報不值得做的事情。不管你是怎樣的人,單靠自己的敘述不足以取信於人,只有身體力行行動來才是最好的證明。
教育學家德尼·狄德羅曾說:“知道事物應該是什麼樣,說明你是聰明的人;知道事物實際是什麼樣,說明你是有經驗的人;知道怎樣使事物變得更好,說明你是有才能的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