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情往來,是人與人之間必不可少的互動,也是一種社交方式,對於關係親近的人,我們往往出手尤為大方,以此彰顯對方的重要性。
可生活中,總有一些人打著親情旗號,心安理得地佔兄弟姐妹的便宜,卻從來不曾做出一丁點回報。甚至覺得對方比自己經濟條件好,多付出一點是應該的。
兄弟姐妹固然可親,但是在各自成家後,就要擺正位置:妻子丈夫才是陪伴我們到最後的人,夫妻關係凌駕於一切關係之上。兄弟姐妹庭經濟條件好,那是屬於人家夫妻雙方共同努力的成果,不能用親情綁架別人為你付出。
在女人看來,姑嫂關係和婆媳關係一樣令人難以應對,表面上客客氣氣,私下裡卻暗流湧動。倘若遇到那些牙尖嘴利的大姑姐小姑子,一言不合就能讓這種塑膠姐妹花友情分分鐘現原形。
同為女人,理應更能感同身受,但是有些大姑姐小姑子拿嫂子弟媳不當回事,隨心所欲對兄弟提要求,甚至得寸進尺去佔便宜,結果害的夫妻鬧矛盾,感情失和。
02
劉霜和李周認識,是大姑姐從中牽線搭橋,她倆在同一幢大樓辦公經常見面,大姑姐打聽到劉霜家境不錯,趕緊主動將弟弟的照片拿給她看,見他外貌英俊,劉霜便同意先見面。
接下來的過程很順利,他倆一見鍾情,特能聊得來,一來二去成為戀人。有了這層關係,她與大姑姐的感情也格外親密,經常一起約個飯逛個街。
劉霜家是拆遷戶,她又是獨生女,家裡的3套房子和百十萬存款將來都歸她繼承,正是看中這一點,大姑姐才主動做媒。弟弟除了長得帥一點,沒啥本事,家境又不好,這個條件很難找女友,幸好劉霜不物質,這樁婚事才得以促成。
雖說婆家不富裕,但是劉霜特別喜歡他們的家庭氛圍,公婆對子女慈愛包容,李周姐弟情深,這是劉霜從未感受過的。最關鍵公婆對她視同閨女,為此大姑姐還有所不滿,說弟媳搶了父母對她的愛。
03
都說窮人家孩子早當家,李周過日子精打細算,但是對劉霜卻特別捨得,能連啃一個月燒餅,只為省錢送她一份像樣的生日禮物。劉霜被這種寵愛方式打動,接受了他的求婚。
出嫁時,父母給一張30萬銀行卡做嫁妝,給小兩口過日子用,沒想到這筆錢卻為劉霜帶來了大麻煩,被大姑姐惦記上。
工作這些年,劉霜工資從不要交家用,另外還有父母還時不時地接濟。這養成了劉霜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對朋友特別大方,之前就送過大姑姐很多衣服化妝品,出去吃飯也是她買單居多。
大姑姐來者不拒,還經常以:“要不是我,你怎麼能找到這麼好的老公”為說辭,開口索要禮物。念在就要成為一家人的情分上,劉霜自然不好意思拒絕,在內心,大姑姐就是她的好閨蜜。
嫁到婆家後,大姑姐在弟弟弟媳以媒人自居,要求他們送這送那感謝。情人節,李周送劉霜一條手鍊,大姑姐看到後直接搶走,說弟媳首飾多,多一條少一條無所謂。
04
沒想到更過分的還在後面,大姑姐突然主動請劉霜吃飯,說自己想再買套房子,問劉霜借錢。如果只是差三五萬缺口,劉霜或許就借了,可40萬的首付,大姑姐手裡只有10萬。
劉霜奉勸大姑姐別衝動買房,揹負那麼多債務猴年馬月才能還清。大姑姐聽出拒絕的意思,立馬不樂意,老話重提:“你這人怎麼能過河拆橋?當初要不虧我,你哪能嫁給我弟弟,現在結了婚,不把我這個牽線搭橋的媒人放眼裡了,不就問你借點錢嗎,看你小氣的樣子。”
兩個人不歡而散,大姑姐再回孃家,連眼角都不睬弟媳,弄得大家很是尷尬。公婆都是明事理的人,說這事不怪兒媳,看到公婆賠不是,劉霜心裡不好受,想找機會與大姑姐和解。
“你有啥可神氣的,就算有三四套房子能怎樣,我弟弟說不要你照樣不要你,以後離婚還要分給他一半家產。”
這看似一句抱怨話,在劉霜聽來卻十分刺耳,不禁責問李周是不是做什麼對不起她的事,要不然大姑姐為何理直氣壯不拿自己當外人。小夫妻倆為此鬧了半個多月矛盾,最後李周又是寫保證書,又要與大姑姐劃清界限,劉霜這才消氣。
05
有些人天生格局小,見不得身邊的人過得比自己好,心思都用在如何算計別人,如何佔便宜。這樣的人你別指望能喂熟,對她十次好,哪怕只有一次沒幫到,那之前的情分全被否定了。
有些夫妻矛盾,如果透過層層解析,發現這些矛盾的起因並不在夫妻本身,而是由一方的原生家庭引發。婆媳不和,姑嫂爭吵,不管誰勝誰負,最後無一例外,影響的卻是夫妻感情。
出於對丈夫的愛,女人這才把婆家人當親人,願意與他們保持良好互動,甚至物質上的贈與。婆家要有一顆感恩知足的心,珍惜這樣善解人意的兒媳,倘若得寸進尺,沒人會做冤大頭。
幸福的婚姻,除了在於夫妻雙方努力經營,還離不開雙方原生家庭的支援。而家庭成員之間良好的人際關係,無私的胸襟,則是奠定幸福的基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