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幾個人,他們經常會問我,怎麼賺錢,我的回答是“你拿出點時間來學學運營什麼的”
他們的回答都是“我每天太忙了,沒時間學,你就給我幾個能躺賺的專案讓我玩玩吧”
如果是不認識的,我都會把他們拉黑,如果是認識的朋友,我會說一句“你做夢去吧”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為何你那麼忙,還那麼窮?”
我每天的時間大部分都會浪費在刷抖音,看電影,看各種沒有任何用的花邊新聞上,但是我每天還會有好幾個小時非常高效的工作時間。
我媽經常跟我說“你看我每天起早貪黑去幹活,還不如你天天在家玩電腦掙得多呢”
論勤奮,努力,我媽比我勤奮太多了,每天早上六點半就要騎電動三輪去離家十幾裡的工廠幹活,從早上七點多到,一直幹到下午六點,中午有1個小時的休息時間,除了上廁所,其他時間都是完全不停。
比我吃苦,比我勤奮,但每天的工資頂天只有150塊。
窮和忙的關係,更本質的或許應該是:勤奮與能力的關係。
窮的本質是因為自身能力不足導致變現能力被制約;而忙,是加快你的能力變現。
窮忙族會給自己加上很多的枷鎖。
“為什麼我這麼努力,但生活還是一直不好?
為什麼我這麼勤奮,但抖音上各個都能開好車,有好幾套房?
為什麼我每天加班,到頭來薪水還是這麼一點點,連讓我奢侈的打滴滴不行?”
每天都是這些為什麼,最後導致自己越來越焦慮,導致看到過得比自己好的人心裡就罵人,導致自己越來越頹廢。
一直陷入這樣的死迴圈。
但
你真的忙嗎?
我覺得你並不忙。
因為我跟你一樣,我也經常說自己很忙,但實際上我並沒有在忙。
別人問我在幹什麼,我說在做方案,但其實我在刷知乎(內心解釋這是在尋找靈感);別人問我在幹什麼,我說在寫文章,但其實我在看電影(內心解釋這是在積累素材);
我會給自己找很多的藉口,騙自己說很勤奮,但實際上我並不勤奮。
為了探究每天我所浪費的時間,曾經我記錄過我的時間,刷抖音一上午,吃飯倆小時(邊吃邊看直播),下午寫文章1個半小時,刷知乎等各種網站三個小時,吃晚飯3個小時,下班睡覺。
一直以來都是這樣。
每個人都是這樣的,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人都窮。
沒把自己的時間花在點子上。
每次我想要改善這樣的情況,我內心裡都會想,這件事做得跟我的目標到底有沒有關係。
我今天所做的事是不是與目標相關?
如果不相關,為什麼還要做?
又要瞎忙了是不是?
瞎忙就賺不到錢,沒錢就過不了好日子........
我會想很多“後果”,但我的內心並不想要這些“後果”,所以我會立刻停止“瞎忙行為”
這一招“嚇唬自己”對我很有用,但我知道,對你可能沒有用,為什麼呢 ?
因為你的壓力不夠大,去年參加線下活動,小個夥伴負債四十多萬,逾期了很久,銀行天天給他打電話催債。
那次的課程中,唯獨他聽進去了,去做了,賺到錢了,其他的人沒有一個做的。
為什麼他能去做呢?壓力大啊,沒辦法啊。
壓力,一方面來自於被迫壓力,就像上面這位小夥伴一樣;另一方面來自於自發的壓力。
我小時候夢想就是買一輛寶馬,去年完成了,完成之後我想自己買一套大房子,正在為這個目標而努力。
光有夢想還不夠,要給自己設立目標。
具體時間,具體事件,具體金額。
一年,買房,120平1.5W/平,就是180W。
這個目標可能完不成,但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得有個奔頭。
有目標後自己就有了壓力,彷彿背了180W的債,而且這個債還必須要在年底還完。
壓力立馬就來了。
當壓力足夠大時,會產生兩種反應,一種是將壓力轉變為動力,另一種是自暴自棄。
那如何避免自己成為自暴自棄的那種人呢?
說實話,我還真沒啥辦法,這是人的性格,很難讓我幾句話讓你改變。
如果你是自暴自棄的那一類,那你的一生應該沒什麼很高的追求,平平淡淡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不管是富有還是貧窮,都會有快樂,都會有煩惱;每個人的生活方式都不一樣,每個人的人生追求也都不一樣,也不用笑話誰,每個人都是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