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個新年,你是收紅包的人,還是發紅包的人?
我們說過很多評判成年人的標準,有的合情合理,有的太過牽強,總結起來就一句話:成年人太難了。
這不就在前幾天,我又發現了一條新的定義成年人的標準——發紅包。
大家回想一下小時候收紅包的場景,家裡的長輩都會說:拿著,這是給小孩子的,別客氣。
我們小時候扮演的角色,彷彿是替家長心安理得的接受份子錢,但是隨著自己的長大,不僅沒有人再把我們當作擋箭牌,反而是我們接替了長輩的位置,說著同樣違心的話,塞給他們的孩子更多的紅包。
有時候想想真的是這樣,從我們不再收到長輩的紅包,併成為主動發紅包的人的時候,也就心照不宣的向外界表示:從現在開始,我已經是一個成年人了。
很多人說,近些年過年的年味兒越來越淡,總結起來的原因無非是大家聚少離多,生活節奏快了之後,就很難再慢下來去體驗那種,大家安安靜靜坐在一起家人閒坐燈火可親的感覺了。
這確實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但是今天我還想補充一點其他的,我想問一下讀者們,你們過年回家更多的日子,是和家人團聚的,還是回家隨份子走親戚的?
反正我回一趟老家,如果待10天,大概8天都在串門走親戚吃酒席,感嘆自己挺大把年紀事業家庭兩頭不穩,但是隨著身邊的朋友同事喜上添喜,該隨的份子錢一分都不能少。
2
這年頭,收份子錢竟然成了一夜暴富的代名詞!!!
一個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如何在三天時間裡掙到四十萬,以前你的想法可能只是搶銀行買彩票,那我告訴你現在有一個新的辦法了——辦酒席。
這是最近上映的電影《大紅包》裡邊的真實套路,影片內容大致講的就是包貝爾飾演的男主角陳重,由於女朋友的突然劈腿,又慘遭前女友的現男友奚落,導致心情非常沉重。
於是為了挽回顏面,當然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結婚可以收回這幾年送出去的三十幾萬份子錢。
在這樣宏大的計劃之下,男主開啟了一場假結婚的冒險歷程,而這個故事就是圍繞“份子錢”這一主題展開的。
為什麼明明是一個喜劇,它卻能勾起這麼多成年人的共鳴呢,答案就是它寫的太真實了,代入感太強了,彷彿我已經是那個隨禮隨了很多萬,但是一直找不到由頭收回來的男主了,如果可以我恨不得自己結婚、生子、二胎、喬遷……通通都來一場。
“大事小事隨份子”,已經成為一種社會風氣了,惡俗但我們不可免俗,因為它是有惡性迴圈的。
你想想朋友結婚你隨了兩千,朋友喬遷你隨了一千,這些送出去的錢都是人情,沒有人不想收回來的,於是你又想方設法的賺回來,但是當你收了朋友的份子錢之後,他又會想法設法的把份子錢要回去,長此以往人們也就多了很多莫名其妙的“喜事”。
如果要用傳統的角度去解讀份子錢,它其實只是民間借貸的一種形式,只是人們為了幫助你度過當前這個重大事件,所需要的經濟支撐,說白了今天收了早晚要還回去的,而且只可能更多不可能減少的。
但是問題就是出現了很多像包貝爾劇中飾演的男主一樣的小人物,更多的情況是自己只往外掏卻不見往回收的,對於他們來說快速的尋找一個能收取份子錢的契機,好像已經是最佳的解決方式了。
3
成年人那些待價而沽的付出。
周星馳導演說過一句話,他說:所有的喜劇後面都藏著一個悲劇。
我們在看喜劇的過程中,看到的是影片本身帶給我們的笑點,但是我們更要知道笑點過後,是它所藏著的那種深深的無奈。
它只是想告訴我們,現實本來就很殘酷了,而我不想哭著跟你說,或者用很殘忍的話語告訴你真相。
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見證了一個又一個喜劇的誕生,而可悲的是喜劇的終點依然是悲劇。
這個電影播出過後,可能會掀起一股關於“份子錢” 的聲討,但是並不足以撼動這個東西存在的地位,我尊重中國的傳統習俗,但是傳統習俗好像不怎麼尊重貧瘠交加的成年人們。
親戚間有來有往的喜頭自然是好的,但是對於職場僅限於同事的隨禮,就要注意一點了,所以一直告訴大家的道理:永遠不要把同事當作朋友。
這句話放在以前,可能只是讓大家少走一些彎路,但是今天它有了一個新的好處:可以省下很多筆收不回來的份子錢。
職場上的人情往來你那麼當真幹嘛,70歲的李總都可以喜提愛子,30歲的你怎麼不能擁有一場半真半假的戀愛?
包貝爾的新電影,就很完美的詮釋了這個事實,作為職場人只想說代入感太強了,站在理性的角度,我會覺得這個事情是錯的,但只可惜我的理性可能值不了四十萬。
就像前文提到了觀點:份子錢這個東西惡俗,但是我們又都無法免俗,只能說期待這個電影上映之後的一些反響,比如減少無事酒席的發生,或者像廣東的一些地方紅包200封頂只取意頭(彩頭)。
份子錢的減少,不僅僅是扼殺了很多攀比的不良作風,也是守護了更多人的囊中羞澀。
那些說著禮尚往來的年輕人們,可能還沒等到自己好事來臨的那天,就已經隨禮隨的家徒四壁了。
結語:關於份子錢我想說,我連這個冬天都熬不過,你跟我提什麼春意盎然。
文 | 毒哥&連理枝
在這裡,毒哥和你聊聊職場那些事,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