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再牛的人,無情的歲月也會將你連拉帶踹,裹挾到老年人這個族群。 中國老年人(六十歲以上)已經有2.5億人,這是一個龐大的族群。 相當於俄羅斯、英國、法國三個國家人口之和。 人生,就是一道拋物線。 步入老年,就意味著人生將由朝陽、輝煌,墜向拋物線的另一端黃昏、殘夕! 夕陽無限好,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 衰老,是殘酷的,也是現實的。一代又一代人,迴圈反覆。 四世同堂,已是我們許多家庭的現狀,也是老齡化社會的人口結構。 四代,代代必有溝。 後代,難知前輩苦。 我退休了。靜下來,才有時間,看到我的上一代,母親獨自生活中的點滴。 她的生活點滴,也是上一代老人生活的縮影,家有老人的大都如此。
我的母親
“夕陽”的苦楚
母親,八十七歲了。已是太奶奶輩了,也是標準的耄耋老人了。 母親,作為新中國第一代知識女性,曾經閃爍著鳳毛麟角的榮光。 聰慧、明理、心靈、幹練是她年輕時的標誌。 但落入夕陽之暉的母親,也沒躲過衰老帶來的衍生物。 智力、記憶力,斷崖式地墜落。記不住事、忘事已是常態。 現今,一個三、五歲的小娃,隨便都能擺弄智慧手機。而這對母親來講,卻如攀登高聳的大山。 十幾年前,我給母親買了一個摩托羅拉手機。記得,當時她學會發簡訊後,興奮得像孩子一樣。 那個摩托羅拉手機,她一用就是十幾年。 我多次告訴她,摩托羅拉這款老手機,螢幕太小,字太小,會非常傷眼睛。讓她換一個大螢幕的智慧手機,可她始終捨不得換。 前年的春節,母親八十四歲時,我給她買了一個大螢幕的智慧手機。 看著新手機,大大的螢幕,大大的字,母親非常欣喜。 但她馬上又面帶畏難的表情,怯懦地告訴我,她擔心自己掌握不了智慧手機。 因為,這幾年她的記憶力,突然塌陷、墜崖了。 記憶,是一個很神秘的東西。 人老了以後,存量的記憶,會大面積的消失。 新的事情,怎麼也記不住,留不下。 我告訴母親,她不用擔心,我來教她使用智慧手機。 高速發展的世界,穿越了幾十年的時光,也顛倒了我和母親的關係。 我像老師,母親像幼兒。 我開始帶她,邁進智慧手機的新世界。 她像幼兒一樣,懵懵懂懂打量著新的天地。 我手把手地教她,如何開手機,如何找桌面APP。 可她剛學會的操作,五分鐘之後,就居然將怎麼開機,怎麼找桌面,這一套動作忘得一乾二淨。 我告訴她不用緊張,熟能生巧,多操作就形成了記憶,慢慢就學會了。 然後,我又從怎麼打電話開始,教她如何進入電話這個視窗,再如何找通訊錄,找到通話人的名單。 透過一遍一遍操作,她終於可以自己單獨用智慧手機,打電話了。 當她從隔壁的房子,欣喜地給我打通電話時,我在電話裡表揚了她。她就像幼兒得到了老師的一朵小紅花,非常開心。 我又慢慢教她,怎麼發簡訊。 反反覆覆一整天,她學會了用智慧手機打電話、發簡訊、發微信。 我也替她的進步,感到高興。 但,我完全低估了一個記憶力嚴重衰退的耄耋老人,學習智慧手機的難度。 體會不到,一個耄耋老人,要掌握智慧手機,就如同攀越一座高高的大山。 第二天一早,母親神情緊張地告訴我。她忘了怎麼開新手機了。 打電話、發簡訊,發微信,更不知道從哪裡開始了。 我又從頭開始,當起了“幼兒”啟蒙老師,重新手把手地教她。 母親,又重新開始了一遍遍的訓練。 母親,很用功,直到睡覺前還在訓練。 第三天一早,母親苦愁著臉,非常沮喪地告訴我,她腦子一片空白,根本想不起來,新手機的任何操作動作和流程。 人,是有尊嚴的。 母親,曾經是新疆最大的國企,八一鋼鐵廠的中層幹部,負責原料採購、產品銷售,各方面能力都是出類拔萃的。 看到她那眼裡溢位的委屈淚水,折射出:一個自尊心極強,優秀了一輩子的人,難過地在自責。 記憶力的丟失,這是不可抗力。 缺失記憶力的母親,不應該缺失母親的尊嚴。 看著母親自責痛苦的表情。我激勵她說,沒關係,還是練的少,我陪你一起再練。 母親說,她要是能將我教的步驟,刻在腦子裡就好了。 母親的話,啟發了我。 我為什麼不給母親做一個“看圖識機”的示意圖呢? 我花了一天的時間,將手機的每一個動作,按照流程畫了出來。 這真是,一個“老人”版的手機示意圖。 母親,有了這個“老人”版的手機示意圖。 信心,在自尊中驅散了膽怯。 記憶,也好像慢慢地撿回來了。 母親,終於勇敢的翻過了智慧手機這座大山,會使用智慧手機了。 一個耄耋老人,也終於能分享資訊化時代,給每一個人帶來的快樂和幸福了。 我們每一個人,都曾在母親歡喜的目光、耐心呵護下,咿呀學語,步履蹣跚地一天天成長。 每一個母親,不是3天,是365天,3650天……是一遍一遍地重複,一遍一遍地耐心,一遍一遍無怨無悔地哺育著下一代。 但歲月,卻讓大多數人,失去了幼兒時段的記憶,也失去了父母之恩的初始印記。 我能在母親耄耋之年,攙扶她進入資訊化社會,向她盡孝,反哺她曾經給予的大愛。 這是,我的福氣。 三年多來。 她只要帶著手機出門,總要隨身帶著“老人”手機示意圖,給自己壯膽、撐腰。 同時,她也會主動向親朋好友,甚至會向小區保安、保潔阿姨展示: 這是兒子專門為她畫的“老人”手機示意圖。 哎,人到老了,還處處將後代們擺在中心,後代們給她點滴的孝心,她都會無限地放大,向社會展示、炫耀。
我給母親手寫的“看圖識機”
我給母親手寫的“看圖識機”
社會老齡化,幾代同堂,家家都有各自與老人相處的經歷和生活。 這,就是日子。 我們公司是世界二百強企業。 公司德高望重的張總,也曾是行業的大佬。前些年他退休時,公司給他送行。 酒桌上,大家頻頻向他敬酒,感恩、讚美他,祝福他。 可他突然抽泣起來,含著淚,講了番發自肺腑的話。 他說,他現在一端起酒杯,就會想到一件終身遺憾的事。 張總說,他老父親辛苦了一輩子,就是喜歡喝點老酒。 可老人家走了後,他搜腸刮肚、絞盡腦汁,居然才發現: 他這一輩子,整天忙工作。為了公司的業務,從不怠慢客戶,躺在病床上,也要爬起來。 陪客戶時,從來都不會吝嗇茅臺和五糧液酒的。 但對自己的老父親,他卻一輩子從來沒有陪敬過。老人家一輩子也沒有喝上過兒子的一口茅臺或五糧液。 一想起,對老父親的虧欠,就想抽自己十個大嘴巴。 人,都是多面性的。 張總在公司裡,展現的是能幹、熱情、豪爽。 在客戶面前,表現得是放下身段的謙卑。 但在家人面前,卻沒時間,顧不上。 我相信大多數人,跟張總一樣,都會有多面性。 只有待親人走後,才會發現,我們忽視的人,往往是對自己最親的老父、老母。 造成,無法彌補的終身遺憾。 我有一個初中同學,老母親去世了。 大家都在微信群裡悼念老人,安慰同學。 可她在大家的安慰聲中,寫了一句讓我永遠忘不掉,這世界上最誠實、最勇敢、最反思的思念之語。 “你們不知道,我曾經對我媽有多兇!現在,我恨死自己了!” 我完全理解這位同學,此時的自責心情。 說實話,我每天都在這種自責心情中迴圈。 母親,經常會為了一件事,要問我幾十遍。我前面剛給她說了,她後面就忘了。 有時,搞得我真的很抓狂,甚至會不耐煩的吼起來。 但事後,自己又會追悔、感傷。 其實,母親她內心更痛苦。 我們是白天,不知夜的黑。 這幾年,她以自己的方式,在與衰老抗爭。 家裡的日曆薄、檯曆本上,她都密密麻麻記著,她每一天做了什麼。 以及她所知道的全家老老少少,甚至孫子、外孫、孫女的工作學習的情況。 連每年,朋友們到上海來看望她的時間,甚至我出差的時間,出差城市當地的天氣預報。 她都會在筆記本上,記得清清楚楚。 幾年來,她用這樣的方法,來彌補記憶的丟失,用白紙黑字當她的大腦。 記得有一次,我又不耐煩地向她吼,事後我很難過,向她道歉。 她說沒有關係,磕磕碰碰,有人跟她說話,吼幾聲,已經是她最大幸福了。 比起小區的蘇先生,她太知足了。 母親說,小區的蘇先生,老伴走後,一個人很孤單。 每天上午,就能看到蘇先生拎著一大瓶茶水,帶著午飯,出門了。 蘇先生為了打發孤獨,在地鐵裡,從起點,坐到終點;又從終點,坐回起點。 不斷地往返,就是想找機會跟不相識的人,多說幾句話。 到了傍晚,蘇先生又拎著空空的茶瓶,獨自孤單的,回到他那空蕩蕩的家。 繁華的大上海,有多少蘇先生這樣孤獨的老人,沒人陪伴、沒人講話,只有空蕩蕩、單調調的日子。 他們空坐在地鐵裡、徘徊於公園、行走於黃浦江邊,在充滿喧囂、魔幻的城市裡,孤獨地等待天堂的召喚……
想起蘇先生,我完全理解了母親平時的一些行為。 母親在家裡會備很多點心、糖果。 每次鐘點工阿姨來時,她就會不停地跟阿姨說話。阿姨臨走時,她一定要抓幾把點心、糖果送給阿姨。 同時,隔三差五,她要將家裡的水果,送給門口的保安,甚至小區裡兩個運送垃圾的河南民工。 說白了,就是為了討好他們,能和他們多聊聊天,說幾句話。 母親連每一個保安的名字,清潔工阿姨的名字,甚至運送垃圾民工的名字,她都記得清清楚楚。 人世間,許多事情太奇怪了。 這一切,這場景,恍若隔世再現。將我帶入非常熟悉的少年記憶的場景。 我們小的時候,許多孤獨的孩子,為了能有玩耍的小夥伴,會想盡一切辦法,拿出好吃的、好玩的,去百般討好、取悅其他小朋友。 老人,在歲月的流逝中,會由曾經的強者、智者,衰退為生活的弱者。 其行為方式,自然會退化到孤獨孱弱的少兒。 跟母親零距離的接觸生活,我更加理解了,母親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人,都有老的這一天。 唉,誰都有這一天! 陪伴你的,只有空蕩蕩的日子,只有獨自品嚐和麵對寂寞和孤單。 還有,一天天丟失的記憶。 老人,與天堂之間,就隔了一個孤獨和寂寞的日子。 日子熬完,殘存的燭光也就熄滅了。 家有一老,必有一“煩”。 盡孝,要及時,要當下。 盡孝,對我們後輩而言,就是多跟老“煩”人相處。 孝心,就是用“煩”事,打磨出來的的“耐心”。 當每家每戶,家中的“殘夕”,落入地平線下時。 家人都會以追悼的方式,為老人送上最後一程。 追悼會上的緬懷、追思,只能是後輩們平撫自己心中的遺憾,給他人展示孝心的最後一幕。 全家老少,幾世同堂,一把鼻子,一把淚水,哭天動地。 子孫後代、親朋好友,在“組織”格式化的千篇一律的悼詞中,淚水滋潤著乾巴巴的悼詞! 悔念,在追思的淚水下泛出。 唉,誰都有這一天! 這就是日子,這就是歲月! 日子,你還沒來得及珍惜,它便是過去的時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