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捨棄與堅守

透過實際的人生,我是說自己對世界的人事物的體驗,從中有自己的感受的——,我把這些,稱之為:體悟!

就是自己親自參與,自己親自旁觀(旁邊觀察),自己親自了解(廣泛的角度去了解),有了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認知。

去愛一個人,其實,不一定去安排對方,不要認為對方應該聽從自己的話(照自己的意思做)。

一,如果那個人,已經沒有了重要的基礎能力,但就靠被安排,也是希望渺茫的。

二,如果那個人有自己的重要的基礎能力,你的安排,如果不是對方發自內心的需求;如果彼此雙方在某個事情上,無達到認知水平的一致,就變成,對方倍感壓力(苦痛煩),自己若是想不通,自己也苦痛煩。

三,不一定自己和對方就是正確的想法與行動。因此,需要不斷各自的認知,提升水平。

因此,固執己見,容易造出悲劇。

不要把世界,凌駕自己內心、身體、行為之上,認為自己是垃圾廢棄物。

就是不要自大狂,不要卑賤自己。不鬱悶,不躁狂。不卑不亢。

不要想著征服世界,逼迫引誘控制別人臣服自己(聽從自己擺佈安排設計等)——這事自我糊弄,愚昧的自己。自己的世界和別人的世界,有時候是一樣角度,一樣體悟,但也有不同的。因此,做不到,讓別人每一件事,都和自己,自己都和對方,一模一樣。有差別,有無交集,都是正常現象。

有時候,各有各路。有時候又一路同行。

湊群和不合群,都是正常的。

獨處和成群,是正常的。

五,雖然出發點,自己內心,是渴望去愛和被愛的。但是不要想著,去影響、霸佔控制、逼迫,還有依戀、執迷對方。

因為執著迷戀的人、事、物,這種心中態度和行為,會讓自己,頭昏腦漲:不能清醒。情緒不穩定。生活與工作,人際,都會一團糟。

自己會感受到一切,充滿可苦惡。

自己很難感受到,活著的美好。

自己心中沒有了希望、美好的感受、動力,無健康的奮鬥目標。

當自己,固執的要求別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計劃去做事,可能會出現悲劇、喜劇。但是如果心中固執認為,一定是喜劇,一般最後,會成了悲劇,哪怕是出於善良的愛心,因為自己無意有意的已經,否定了對方是一個人,而是把對方變成一個沒有自主能力的、不能有自我主張的傻子。何況,有些人,故意,利用心理角度去誤導,進而形成傷害的結局——心理欺凌,導致最終對方喪失了自信、自尊,糊塗了。

第一,對方如果確實不需要自己建議,自己可以閉嘴了。

第二,對方就算需要自己建議,自己也應該不要過分,適可而止。

第三,對方不是自己任何感情的寄託、依附、迷戀的著落點。否則自己因為感情執迷、情緒誇張,導致智商水平瞬間下降,於是出現,錯誤的、有害的、傻瓜式樣的思想、抉擇和最終行為,導致不好結果。

想更好的幫助、利益對方,反而是,自己心中不對感情執迷(執著與迷戀)。自己也無情緒的起伏過度,不是沒有權利情緒的冷漠,冷漠無情,也是情緒的一種表現。而是,自己不會自我情緒的執迷。

就好像,心中看諸佛菩薩的那種感覺。好像沒有慾望,沒有感情,但又慈悲,純淨的愛。超凡人的理智。不是冷漠,不是無情,是不被各種感情捆著,也不被各種人事物擾亂心中的寧靜、豁達。

之所以如此,那是因為,如果自己心中執著、痴迷,人、事、物,就導致情緒似大海,就內心會出現看不清楚,事情的真相,不能做出正確判斷,心想要好的結果,卻做出錯誤的選擇和有害行為。

去信任不該信任的。

去迷戀,有毒害的。

去固執,不需要固執的。

該信的不信,不該信的偏信。

不能做的,一定做。該做的,死活不要。

有害的,去做,不遠離。

有益的,不做,不堅持,反感、捨棄。

心中冒出各種想法,情緒似壞天氣壞處境,然後行動開始,越發錯亂,悲劇出來了。

想法越多,情緒越亂象。

想法越偏執,行為越難以改善。

不是想法少,就一定是好事,因為要看是什麼想法。

也不是冷漠自私貪婪嗔恨痴迷傲慢亂懷疑。

六,修行,在我就是,自己了知自己:自己瞭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內心、身體、行為,因果和進行改變。

因為,修行,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決定,自己尋求自我的覺醒。

所以,如果自己希望別人也修行,等同,希望別人按照自己期望去做,就是想法、行為,要和自己一致,甚至感受也應相同——這種想法,就又回到本文前面的某個方面去也。

在我,個性就是,一個人長期的想法習慣、行為,別人就給你,自己也總結:這,就是個性、性格如此。

也就是,想法+行動=性格、個性。

所以,要求、期待別人,也修行,就是要求別人必須改變別人的想法,和行為。

那麼別人的內心需求,人生目標,就需要和自己一樣,試問,這是別人的需要?

如果不是別人發自內心的需求,那麼別人會否:苦痛煩,心情差勁了,唯恐悲劇,出現了。

所以,修行,只是自己的事,自己的需要,和別人無關。

只不過湊巧,別人也有和自己類似的喜歡、奮鬥目標。

所以,要對別人的人生,放手。對別人沒有要求、期待,但會認真生活工作,誠懇恭敬一切(有底線、有標準的)。

你喜歡的,你可以追求,不要要求,不要認為,別人也應該和你一樣。

你需要怎樣的人生,和別人無關,你去追求你的人生,不要扯上別人,因為你的需要,可能別人反感。

對別人無求,某種程度,是讓自己沒有心中束縛,解開自己心結,放生別人,也就是自我的放生,給自己和對方,生的路、活著的路。

不去內心囚禁別人,就是自己得了自己內心的和行動的自由,從某種角度去看。

要不,當用一個籠子去管著什麼,貌似自己關住了對方,但從另外的角度,自己不是也用更大的籠子,關住了自己?

七,無需這樣心情:遺憾、傷感、憤怒、恐懼等,去對待自己在乎、所想要愛的人和事、物。

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體悟,人生的抉擇,無需逼迫別人按照自己期望的活著。尊重,放手,對別人。

八,自己應該有自己的人生。

真正,需要度的人,是自己對自己。

只不過假如某些個別人認為你的狀態不錯、很好,比較羨慕你,也願意嘗試你那樣的活著,那麼你可以分享一下你的經驗,若是對方果真需要。

如果別人果真不需要,根本不屑自己,那麼自己正好可以沒事幹,悠閒!自得其樂!

因為要求、期望別人,別人會苦痛煩。

自己也陷入困境,很難解脫。

所以,自己應該把自己從苦痛煩處境,自我解救出去。

再談,別人是否需要自己提建議。

例如,自己內心可以冷靜,無怒火,非常之平和豁達。

那麼對方的刺激自己,自己可以不理會。也無需冷漠惡對。

但是對方自己需要或者自控不了(就是要怒火),只能尊重對方的狀態了,因為你也控制不住對方。如果你硬要控制,可能在此過程,對方已經因為你的控制,完蛋了。

每個人,要負擔起,自己對自己人生的責任:自律自管自主,自約束。

但是有的人,就是拿放縱自己慾望,作為人生狀態去體驗,對方想要這樣——那隻能對方,咎由自取,因果自負。

但自己自我約束,至少自己,不要像對方那樣,體會那些不好的事。

下傾盆大雨,你固執不迴避,不拿雨季,被全身淋溼,就不要埋怨。這,因果,不是很容易看到。

九,遇到好事,自己亢奮。身處差勁處境,自己恐慌。

這就是,自己心,被人、事、物,死死揪住。這樣的話,自己的內心,越想法繁亂,情緒癲狂,行為也愚昧了。

有時候,需要對世界,不管不問不理會,尊重,就像尊重大自然規律。

強悍干預,不一定是好事。

所以,先自我搞定,先解決自己的世界的一切。再談解決,給予別人的世界,一面鏡子。

否則自己都稀裡糊塗,看不清真相。

也就不可能,給予大家的世界有啥,真正有益處的建議。

因為你的需求,可能不要別人的需要,所以,不必去各種形式、內涵的,逼迫別人。

對世界,施加壓力,其實是因為自己心中,壓力出來了。自己心中是高壓心態,所以對世界,就渴望去逼迫世界。

4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結婚or單身的100種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