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初中時起,每到春節,我都是自己寫春聯,至今已有30餘年了。
最初是從對聯書上選喜歡的春聯來寫。後來對平仄略知一二後,便開始嘗試自己擬春聯。
我與春聯結緣,緣於我的父親。
父親在我們那個小村子裡,當了一輩子農民。在勞作之餘,他喜歡看書,尤其是喜歡看古詩文方面的書。
經常看書,古文功底自然會有一些。我小時候,家裡的春聯都是父親自己寫的。也經常見到村裡人到我家來讓父親幫寫春聯或新屋落成的賀聯。那時父親寫對聯,我在一旁看。他邊寫邊說天天跟鋤頭打交道,久沒碰筆,手太生硬,字寫得不好。但我看到,父親的手雖然粗糙,但寫得很用心,寫出的字工整而有力。
我上初中不久,父親就讓我學寫春聯。說你長大了,這些事交給你了。之後就把每年寫春聯的任務轉給了我。我雖然不大樂意,因為覺有困難,但又不知如何拒絕,於是硬著頭皮接了過來。
那時候不像現在,春節前市場上有大量印刷精美的現成春聯出售。那時候每家每戶的春聯要麼是自己寫,要麼是去找人幫寫。那時村裡愛寫春聯的並人不多。有一年大年三十那天,我約村裡幾名象我一樣在縣城讀書的同學在村小學操場邊擺攤幫村裡人寫春聯,很受村裡人的歡迎。只見人們從操場四面八方帶著紅紙前來,我們幾個人從早上寫到傍晚都寫不完。從那以後,連續有好幾年,每到春節,只要我一回到家,大年三十那天,村裡總會有不少人拿紙到我家來讓我幫寫春聯。後來市場上出現了大量印刷的現成對聯出售,村裡找我幫寫對聯的人才逐漸減少。
寫春聯,培養了我對語文課和寫字的興趣,語文成績和寫字水平都有了進步。後來高中文理分科時我選學文科,估計與此有關。而學生時代,從初中到大學,因寫字整齊,也獲得了不少當班幹鍛鍊的機會。
寫春聯還讓我養成了一個習慣:無論去到哪個城市或哪個地方,但凡看到門邊有對聯、街邊有招牌的,都喜歡駐足研究一番,看看對聯寫得好不好,字寫得漂不漂亮(那時門面招牌或廣告牌上的字都是手寫體的),從中經常有不少驚喜的發現和收穫。
現在無論去到哪裡,這個習慣依然沒變。不同的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所見到的對聯和招牌上的字幾乎都是電腦體了,我的關注點也轉移到尋思這種電腦字型是廣告公司用什麼軟體製作而成,是PS、CDR,還是AI?
過年貼春聯,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習慣。春聯上承載著的,是世上最美的語言,是人間最好的祈盼,體現了中國人民勤勞、善良、智慧的本色,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向上和自信。
無論在外漂泊多久,回家過年,從古到今一直都是每個中國人的強烈心願。
但今年因防疫需要,很多中國人響應國家號召,舍小家為大家,選擇就地過年。這體現了中國人民在危急關頭顧全大局的優秀品格。
為此,國內不少地方政府出臺政策,給就地過年的外地人發放補助。而因就地過年不能回自家過年的人們,其家所在地的政府部門照顧到其家的生活,讓這些家庭雖然春節不能團聚,也要照樣過好年。從媒體上看到,有些村委(社群)幹部去看望這些家庭時,帶上了福字,帶上了春聯。
這輪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已有兩年多,嚴峻地考驗著各個國家和地區。我們中國的防疫措施和防疫成效,舉世矚目且成為範本,體現了中國體制的優越,歸根結底是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優秀和生命力。
今年春節,我打算象當年我的父親一樣,把寫春聯的任務轉交給孩子。因為孩子已經長大。希望孩子能象我一樣,熱愛中國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