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小畫。
討好型人格詞條
忘記在我第幾次習慣性說出:“沒事,我都可以啊。”這句話的時候,我朋友突然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其實我挺不喜歡你總是說沒事的。”
接下來我就來分享一下我整理的一些關於討好型人格資訊和結合自己的一些經歷,聊一下我作為討好型人格是怎樣的體驗?
為了避免自己寫著寫著混亂一片,要明確以下幾點內容:
一、討好型人格的特點。
二、討好型人格形成原因。
三、討好型人格對朋友的影響。
四、改善方法參考。
然後穿插點我個人的經歷展開敘述。
01
一、討好型人格的特點
1、沒有自我,習慣將別人的需要放首位;
2、認為愛是有條件的;
3、內心價值感很低,沒有客觀良好的自我認知,對自我接納度很低;
4、喜歡主動去道歉;
5、害怕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不會直截了當地表達感受;
6、過分地迎合別人,怕得罪人,怕吵架;
7、不懂拒絕;
8、有求必應;
9、不太自信,太注重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過度依賴他人認可;
10、多重人格,對人防範心強,表面和人和善,實則內心抗拒別人的太過親近;
11、性情敏感,很會察言觀色,在意對方的反饋,因他人的反饋經常自我懷疑。
討好型人格在心理學術語上又被稱為“迎合型人格”,其中最大的特點:就是掩藏自己的情緒,非常害怕起衝突,所以會壓抑自己的需求。透過委屈自己的方式,去取悅別人。
看到這裡,大家中了多少點了呢?
02
二、形成討好型人格形成的原因
其實有各種各樣的形成因素,其中主要源於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時代因素以及生存環境。
1、逃避恐懼,通常來說這種原因與原生家庭的影響比較大,討好型人格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討好型人格其實是一種病態的自我保護機制。
心理學上,人格的形成往往離不開童年。
在這裡分享一下我的經歷,我對小時候印象最深的恐懼心理就是,非常害怕被父親責罵,為了減少被他發洩他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不順和挫敗感到我身上,我非常希望家裡經常來客人,因為在客人面前我的父親很少再罵我,這樣我就能得到片刻安寧。
為了討好父親,我會壓抑住自己的感受,優先去考慮滿足他的要求。
比如跑腿買酒,我童年記憶裡有很長一段時間是不管那天多大的風雨,時間很晚,路有多黑,我年紀有多小,有多害怕路過經常打我的男生家門口。我都不敢對父親說不,就算淋得渾身溼透,被捱打,克服怕黑怕狗也要跑老遠的地方給他買酒。
年紀小小的我只知道,我只有不惹他生氣,我才能好過,被善待。因此,在這樣不健康的成長環境中我無意識地形成了討好的生存哲學——努力去察言觀色,不惹身邊的人生氣。
於是“只有怎麼樣,我才能夠怎麼樣。”根深蒂固地種在我心裡。
在成年後形成我的固定的思維方式:“不討好就會被打罵,不討好就不會被喜歡;與人交往就要討好,否則就不會被喜歡。”
要得到愛要先滿足別人的期待,因此我放棄優先考慮自己的感受,然後主動壓抑自己的委屈和難過,努力迎合別人的期待,企圖透過這樣的方式來換取別人的喜歡。
討好就這樣成為我的逃避策略,用來保護自己。
2、自虐式安心,在學術上,這種感情自虐來獲得安心的心理狀態,叫做“自我挫敗人格障礙。”
不會表達自己的感受,怕得罪人,怕吵架。怕拒絕別人,自己會愧疚自己沒有幫助別人。怕起衝突,影響感情。
在戀愛中,即使覺得戀人的行為很過分,自己對此也不滿,但總是不斷忍耐,在感情中沒有自我。在這樣的情況下,會讓人陷入無助和恐慌。
3、討好的本質,缺乏自信心,沒有建立客觀良好的自我認知,對自我的接納度很低,是卑微的爛好人。
03
三、當然和我們這種討好型人格做朋友的很多人表示很糟糕。
他們可能會因為和你處於不對等的地位,產生負罪感,相處壓力大,維繫關係不輕鬆,而變得很自責。
因為本來對方沒做錯什麼卻有種錯覺是自己的錯。因為不對等的關係,很容易讓對方感到像是自己欺負你,這感覺是大部分朋友都不喜歡的吧?
他們其實更希望你能多為自己考慮一些。
04
四、如果討好型人格給你帶來了許多煩惱,那麼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善不受控制的討好行為呢?(僅供參考)
1、轉換思維模式;
2、降低對自身的要求;
3、接受不完美的世界,不要期望所有人都喜歡你,這是不現實的;
4、與自己對話,優先考慮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5、不要逃避責任,不要總透過討好解決問題,要弄明白問題的本質,透過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
6、學會說“不”,建立邊界意識;
7、接受初次拒絕別人的內疚感;
8、學會自愛,增強自信心。注意力多放在自己身上。
9、多觀察周圍被愛包圍長大的朋友是怎麼為人處世的。
最後以太宰治在小說《人間失格》中說的話結尾:
“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中留下永遠不可癒合的裂痕。”
end
參考資料
孤獨時讀書寫字,一個正在學習寫作的女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