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的博弈】
作為一名27歲的單身博士,我都可以想象過年期間親朋好友的,”什麼時候帶女朋友回來過年啊”,”最近有沒有交女朋友啊”之類的關心。我相信自己是許多單身博士的縮影,爺爺奶奶輩的長輩平時也不出門,都在期待著每年一次的春節,希望兒孫可以帶來更好的訊息。因此,雖然現實是確定的,如何巧妙地回答非常考驗腦力,完全不亞於一次善意的博弈。
【現實與疑惑】
作為學歷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層次,一般讀到博士階段,25歲+還是很隨意的,30歲+也實屬正常。對比同齡小夥伴們,若是早些工作,這應該是一個為人父母、工作穩定的年齡階段,這也成了長輩們催婚的最正當的理由。
但其實在目前的發達城市,聚焦到新時代青年群體,30歲仍不結婚真的一點都不另類。不過似乎晚輩和長輩的溝通都會多少存在代溝,雖然長輩會盡力理解,但依然無法真正尊重這種現象。
【戀愛中的經濟學故事】
回首求學近20載的過往,以高考結束為時間原點,左邊一直是“戀愛禁地”,右邊卻成了“婚姻聖地”,而這一步,長輩們好像跨得很輕鬆,我們卻還沒來得及適應。
有一部分人,在大學裡愛情就出現了,再進一步的,會談婚論嫁,此時身高、顏值、家庭背景等一座座大山就被壓上來了,誅殺了多少對,傷害的心靈就有多少雙。
後來,終於有個位百分數的人在人生獨木橋上廝殺到了博士階段,對這個群體來講,談及戀愛,因為已經消耗了大量的機會成本和時間成本,沉沒成本太高,所以我們現在的機會成本和時間成本變得更為寶貴,擇偶要求就被一步步降低,但即使如此,都不一定能有期待的人出現。
【最合適的距離】
我一直在思考這件事的最合適的距離,所謂最合適,即我們可以被理解,被尊重,不要再被催婚,長輩們也真正認識到現實情況,從內心放緩自己的想法。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