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當下,這一句話感覺很流行。怎樣活在當下呢?是不是不思過往,不憂未來呢?
那麼當下專注思過往難道不是當下了?當下專注憂未來也不是當下了?倘若不是,那是什麼呢?這個是不是值得探討?
活在當下,意思是不是特指心不散亂,專注於一念一言一行?像《金剛經》中寫的釋迦摩尼老師的示範,吃飯,洗足等都是修行。
我國古代有“食不言”的說法,就是吃飯要專心吃飯,這也是有充分道理的(如吃飯講話,食物容易進入氣管等,這也是一門大學問)。可謂“智者所見略同”。
吃飯,洗足,這說明修行要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修行不僅是打坐,唸佛,當然打坐,唸佛也是修行的方法。真修行,處處可修,時時可修。
活在當下,是否像科學家的專注研究(有的科學家在研究中連自己的名字也忘了),畫家的專注繪畫(感覺自己就是畫中之物),演員的專注演戲(感覺自己就是所演角色)?
活在當下,是不是賞花一心賞花,連好壞,美醜的分別也沒有,與花合為一體。這是一種怎樣的專注呢?
活在當下,歡笑時連歡笑的概念也沒有,哭泣時連哭泣也沒有發現。這是不是一種專注呢?
所謂三心不可得,我想,“住”還是“無所住”?“住”也不可得,“無所住”也不可得。是不是無論執著與否都是一樣的不可得。
所以您若“住”會平添痛苦,就不要“住”了,倘若是快樂的是不是無妨“住一住”呢?
但快樂終難永久,也會失去,真像幹活累了,您休息一下,坐一會兒會很舒服,若一直讓您坐下去,就會不舒服。
所謂三心不可得,也就是連當下心也不可得的。這裡的不可得是否指它不永恆,不會停留呢?只會隨業來來去去?那麼就暫且盡情“活在當下”吧!這樣也許會好受點,是不是?
且是否因為只有當下,您才可以些許感覺到,些許把握到(之所以加些許,是因為都是妄心,夢幻),那麼其餘就免談了。所以就有了過好今天,活在當下的說法。您把每一個當下專注過好了,一生就過好了,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