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媽媽只上過小學一年級,因為外婆家子女眾多,媽媽從小就要照顧比她小的妹妹,沒時間上學。媽媽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價值觀基本上就是來自外婆的教導。而外婆沒有上過學,她的認知也是源於母親的教導,所以媽媽是一個典型的農村婦女,沒什麼文化,也沒什麼見識。
爸媽只有兩個孩子,一個是我哥,另一個是我。在農村,我算是幸運的,因為我的前頭是哥哥,所以我的到來並沒有讓我的媽媽遭受親戚的白眼。但是因為我是一個女孩兒,奶奶卻不滿意了,她讓爸爸媽媽把我送走,送給那些沒有孩子的家庭,然後再生個男孩。媽媽默認了,在80年代,媽媽在婆家是沒有發言權的。但是爸爸不同意,他說“這個是姑娘就送人,那再生一個還是姑娘是不是還要送人?與其這樣,倒不如不生了,就好好養這個就可以了”。是爸爸讓我成功地留下來,但是奶奶卻不喜歡我爸爸,因為爸爸是他們5兄弟中,是最反叛的。當時奶奶是家裡的當家人,爺爺基本不管事兒,家裡基本都是奶奶說了算,當時爸爸沒有按照奶奶的旨意行事,奶奶自然不開心。
媽媽經常對我說,她不偏心,對兒對女都一樣。我說其實不是的,你對我哥和我還是不一樣的。比如我問她,為什麼在上初中的時候打算送我哥去縣城讀書,而不送我去?媽媽說,因為你哥成績比你的成績好。好吧,我個人能力不行,我就認了。我再問,那麼我讀大四的時候,我說我想考研,繼續讀書。你說“想考就考吧,我支援你”!但是每次打電話都告訴我好好看書,好好準備找工作是怎麼回事?你說是因為怕我畢業的時候研究生都沒考上,工作也沒著落。當然最後我考研總分差幾分沒考上,心裡一直挺遺憾。後來,我明白媽媽為什麼不支援我讀研究生了。當時媽媽想在鎮上買個門面和住房,這樣好給我哥找物件,因為哥哥初中畢業就打工,文化程度不高,家又是鄉下,條件不是很好,不好找物件,所以媽媽想在鎮上買房,找物件的話硬體稍微好點兒。但是爸爸不同意,爸爸說我還在讀大學,大學的學費還是貸款的,而且我還想讀研究生,這些都需要花錢,還是先不用買房子。媽媽說都已經供她讀大學,可以了,等她讀完大學先工作吧,等她自己還助學貸款,想讀研究生工作了再讀。這些都是後來我才知道的,也明白了媽媽為什麼在那個時候會喊我先工作了。也明白了,在我的需求和哥哥的需求有衝突的時候,媽媽是一定會站在哥哥那一邊的。媽媽的不偏心,是在我和哥哥沒有衝突時才會存在的。
所以大學畢業後,我就工作了,第一年的目標是養活自己,攢錢還助學貸款。第二年給爸爸買了一輛三輪車,給爸爸媽媽買了衣物等禮物。第三年給家裡添置了沙發,哥哥結婚添了5000元紅包。第四年我自己結婚。結婚後每年都會給爸媽發紅包,買禮物。媽媽胃不太好,經常會給她快遞藥回家。她說鎮上的藥效不好,所以她吃的藥基本都是我買的。
結婚四年,我一次也沒有在孃家過過年。結婚第一年臘月放假了,去幫爸爸在街上看店賣魚,爸爸叫我在家過年,我還沒有說話,媽媽就說,她今年肯定是要在婆家過年,結婚第一年怎麼能在孃家過年。我也覺得作為新媳婦應該在夫家過年,於是就沒有在孃家過年。第二年,爸爸叫我們去過年,媽媽又說,外孫女才幾個月,大冬天的坐車容易感冒,對小孩子不好,於是就沒有。第三年就是2020年又因為疫情沒有去。今年,前幾天和媽媽接影片,問我們放假沒有,放假了回去玩,我說今年疫情還沒有結束,回家要隔離,來上班之前也要隔離。媽媽說,你來我家就是隔離,耍幾天你就回去,又沒有叫你在我們家過年。聽到這句話我就不想去了。其實今年我是真的想去媽媽家過年的,但是媽媽根本不想我去,所以我就說不去了,等明年夏天再去看他們了。
回想起來,結婚這四年來,媽媽從來就說過要我回家過年的話,說這句話的一直都是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