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十三不親》有這麼幾句歌詞:
兄弟親呀那才叫親 一奶同胞心連心
別看平時來往少,我的哥們呀
患難之處見親人哪噯嗨吆
姐妹親呀那才叫親 你來我往串家門
雖說有點私房錢,我的哥們呀
花錢的都是自家人哪噯嗨吆
根據歌詞,兄弟姐妹才是最親的,實際上是不是這樣的呢?
兄弟
不知道兄弟姐妹是不是最親的,但一個人若有了兄弟姐妹,就不會感到孤單。
並且血緣這種關係就有這麼奇特,兄弟姐妹之間如果有父母陪伴可能看不出來兄弟姐妹有什麼感情,時常打打鬧鬧,有時好,有時不好。
但如果父母常不在身邊,許多兄弟姐妹情就令人感動。
比如有這樣的三姐弟。
一個姐姐,兩個弟弟。
在最小的那個弟弟兩歲時,母親離家出走了,就沒有回來。
父親為了一家人的生活,到外地打工,幾個月才回來一次。
於是照顧兩個弟弟的責任就落在了姐姐身上。
於是姐姐就背一個弟弟,牽一個弟弟去讀書,書包裡還裝有尿布溼。
這麼小的孩子,就像一個大人,可以照顧兩個比她小不了多少的孩子,這不能不說是奇蹟。
姐姐快上初中了,初中要住校,那樣就不能照顧兩個弟弟,於是三姐弟到節目中去找媽媽。
主持人讓三姐弟對媽媽說一些話。
姐姐和大弟弟說了之後,小弟弟說了一句:我只要我姐姐。
一個兩歲就沒看見媽媽的孩子心裡根本就沒有媽媽的概念,把自己的姐姐當作了自己的媽媽。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長兄如父。
看似在父母體內完全沒有關係的胚胎,出生之後,竟有如此奇妙的聯絡和感情。
就像父子、母女、父女、母子一樣。
這也說明兄弟姐妹的確是很親的。
在有父母陪伴在身邊的家庭中,兄弟姐妹可能會因為爭寵等原因而相互排斥,但一般長大之後,他們關係都會慢慢變好。
比如我大姨那個老二和老三小的時候幾乎水火不容,現在卻相親相愛。
又比如我小姨夫的大姐夫的二女兒小時候跟大女兒不合,後來長大了,二女兒跟父母鬧了矛盾,誰也不理誰,但她卻和她的姐姐關係變得很好。
當然,也有兄弟姐妹會因為利益關係或贍養老人等原因反目,比如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將自己的二十多名哥哥姐姐全殺了;
又如李世民殺兄屠弟;
還有那些生了幾個兒子都不願贍養老人而相互有怨氣的;
但那都是少數。
所以,一般情況下,兄弟姐妹都是很親的。
那麼,一個人是不是兄弟姐妹越多越好呢?
第一,對母親而言,不是越多越好。
因為母親生孩子非常辛苦。
可能你會說,生多了就習慣了。
但是當一個女人年齡大了,生孩子會有生命危險。
有人說:高齡產婦生孩子就如進了一趟鬼門關。
如果孩子孝順的話,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媽媽受苦。
一般女人最佳生育年齡在24~29歲,也就是說,生個2~4胎就差不多了。
第二,對父親而言,也不是越多越好。
以前人們的觀念就是:兄弟越多,打架幫忙的也越多。
於是儘量多生。
但是要養那麼多孩子卻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有人可能會說,如果我是馬雲,那麼,孩子就越多越好。
但是,馬雲只有一個兒子。
他之所以不多生,那是因為他要專注他的事業。
他只能分很少的精力管孩子。
如果對孩子只管吃飽穿暖,不去教育的話,那樣極可能讓孩子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從而讓自己操更多的心。
當然,許多家庭母親也要負責孩子的吃穿、教育。
所以,對父母來說,孩子太多都不是好事。
如果你是一個孝順的孩子,也不希望給父母帶來太多的負擔吧。
一般家庭中有2~3個孩子就是很幸福了。
第三,對孩子本人來說,也不是兄弟姐妹越多越好。
可能有人覺得兄弟姐妹越多越好,至少當父母老了,照顧老人每一個人的負擔就要小些。
但是一個家庭孩子太多,父母對每一個孩子的關注就少了。
父母很難將每個孩子都培養成才。
梁啟超將九個孩子都培養成才,被稱為超級奶爸。
但超級奶爸不是每個家庭都有的。
過去就是由於生得多,養得差,結果養了許多沒有本事的不孝子。
既然,對父母和孩子本人來說,都不是一個家庭兄弟姐妹越多越好,那麼,是不是一個家庭兄弟姐妹越少越好呢?
比如每個家庭都是獨生子。
這首先對社會來說,是不好的。
第一,一對獨生子女夫婦可能將來會養四個老人,甚至八個老人,會有沉重的負擔;
第二,太多獨生子女會使整個社會人口大大下降,會影響國家經濟發展。
其次,對父母來說,獨生子女也不是最好。
雖然獨生子女,可以讓父母一心去培養他,但一個人的天分卻是有限的,使得培養出來的子女,可能性就會減少。
另外,人有旦夕禍福,誰也料不準自己的子女會不會出意外,如果出現意外,那麼就會使自己終身無後。
當然,如果你還能生,但想來那時你年齡大了,不只生而且養都會很困難。
再次,沒有兄弟姐妹對孩子自己也不是最好的。
雖然沒人來分享父母給自己的愛,但往往會孤獨,會羨慕有兄弟姐妹的孩子。
自己有什麼心事或困難,難以第一時間找到人分享。
那麼,多少個兄弟姐妹最好呢?
我認為一般二到三個兄弟姐妹最好。
你們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