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原本還以為,沒有安全感的一方,都會想方設法套牢另一方——就像我母親從小教會我的那樣:隨時監控丈夫的手機,強迫我爸和我每天說“我愛你”,並且為了我們付出一切,透過施加道德壓力進行捆綁。可事實卻並非如此。

沒有安全感的人會做的,遠遠不止這些……

01

沒有安全感的表現形式

如果說,為了把愛的人“拉”回身邊,因此做小伏低、百般討好、無限付出,是沒有安全感的表現。那麼暴躁易怒、敏感多疑,不斷從對方身上找茬,裝出一副要把對方“推”得更遠的樣子,就是沒有安全感,但是裝作很強大的表現。

在戀愛和親子關係裡,小幅度的“推”和“拉”無疑可以增加情趣、促進升溫,但是大幅度的“推”和“拉”卻會讓兩人身心俱疲,關係也變得難以維繫下去。

缺乏安全感的不同表現,和每個人的依戀型別有關。

焦慮型依戀的人一旦感到不安,會用強迫對方報備、奪命連環call、上門蹲點埋伏等方式,試圖把對方拉進自己的懷抱。但故作冷淡、保持距離、切斷聯絡,同樣是沒有安全感的表現,只是因為這個人是迴避型依戀的型別,看起來沒那麼明顯而已。

由於缺乏安全感,有的迴避型人甚至會主動提出分手——只為了不成為被甩的那個。聽起來比較極端,但卻無時無刻不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上演。

在一段關係裡的地位,同樣影響了一個人的表現。

如果你覺得自己在關係裡是弱勢的一方,你對TA需求感比較強烈,那麼更有可能做出“拉”的舉動——目的是讓對方不要離開你。

但如果你覺得在一段關係裡十拿九穩,你知道對方捨不得離開你,那麼更可能做出“推”的行為——目的是讓對方更加重視你。

戀愛關係有時候跟親子關係很像,就是因為戀愛關係是親子關係的某種延展——都是以相互依賴、相互付出為基礎的一種深層親密聯結。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戀愛中的依戀模式,往往都跟幼時和父母之間的依戀模式有關。

有些人在戀愛中具有強烈的匱乏感,多半是因為童年時缺愛、缺照顧、缺關懷。

有些人在戀愛中喜歡自由、討厭被控制,說明小時候一定被家長管教得很嚴。安全感相對比較足、依戀模式比較健康的人,會呈現出一種怡然自得、但又不排斥和人發生親密聯結的狀態。這種狀態也會引領你收穫更多的愛、更多的安全感。

到最後,我們會發現,在人際關係裡,越是多的就越來越充沛,越是少的就越來越匱乏——“馬太效應”又一次應驗了。

02

安全感要從哪裡找?

那麼,怎樣才能找到安全感呢?

從原生家庭那裡?——首先,很多人缺乏安全感,就是因為父母不懂得怎麼去愛。好比我的閨蜜,父親長年家暴、母親重男輕女,她唯有和家庭斷絕聯絡,才能好好開啟一段新生活。如果你曾經在家裡被“虐待”——無論是肉體上的還是精神上的,都請趁早逃離。既然你已經擁有獨立能力了,就不應該妄想原生家庭還能給你一點點可憐的溫暖。

從愛人、戀人、情人那裡?——幻想著從伴侶身上獲得穩定的安全感,是很多女人安全感終生匱乏的根源。不管是不是遇人不淑,愛情關係都總是流動的,而非一成不變的。讓另一個人出於對你的好感,而揹負上確保你後半生幸福的責任,也非常的不合理。

當然,這裡涉及一個問題:你找的伴侶,可能就是容易讓人沒有安全感,比如喜歡四處拈花惹草、不願意公開關係、不給承諾等等。但是換個角度想:為什麼要讓一個會吸走你安全感的伴侶進入生命呢?如果你真的愛自己,就應該找一個更值得你愛的去愛。

這也和安全感匱乏的狀態有關——習慣了被剝奪,就更容易進入那種被剝奪的狀態。

錢?——在這個社會,錢無疑是重要的。但據我觀察,經濟收入只要超過某個閾值(因人而異),就再也無法提供更多的安全感了。餘下的空洞感,你又該找什麼來填補?

不過,如果你沒有安全感,其實也不用太過焦慮——因為很多人都沒有(不是說笑)。

安全感不是我們必須受到上天贈予的一樣東西,大多數情況下,它要靠我們自己掙。

對於“安全感究竟要從哪兒找”這個問題,不同人給出了不同答案:

1) 交心的朋友

2) 摯愛的事業

3) 全情投入的愛好

4) 夯實的經濟基礎

5) 不斷豐富的精神世界

6) 值得託付終生的宗教信仰

…………

於我而言,安全感就是此刻坐在溫暖舒適的房間裡,沖泡一杯熱牛奶,對著電腦安安靜靜地碼字,任文字於指尖流淌……這一切給我無上的安全感,就像迴歸內心深處的巢穴。

如果說,我們經常被教育要走出舒適圈,把自己磨練得更強大。

那麼尋求安全感就是要回到舒適圈,讓自己找到心靈的歸屬地。

你要找到自己的價值感,還有產生源源不斷心流體驗的那個樞紐。

然後再去覓愛——這樣你才能找到安全穩定的伴侶,才不會在對方不回信息的時候坐立難安,不會因為一點小小的分歧而和對方一拍兩散。

因為環繞在你身邊的所有人,還有你們的關係,都是你選擇的結果、內心的投射。

你是自由的,也是安全的。

7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現在的一個小孩得幾個人才能養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