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最近讀到一本《經濟常識》,說道:“門當戶對”有理,實乃成本收益與資源配置的關係,頓覺十分有趣。

眾所周知,中國人面對婚姻,自古講究“門當戶對”,如果沒有遵循這條“鐵律”,再恩愛的兩人也會遭到眾人的反對。即使不反對,兩人的婚姻也不會受到親朋好友的祝福。即便是在這種觀念被批之為“封建迷信”的當今社會,若即將步入婚姻的男女雙方貧富差距過大,亦會遭人議論,稱較貧窮一方攀附,而這也將成為日後婚姻中的隱患。

而從經濟學角度看,門當戶對的觀念之所以經久不衰,是有著深刻的經濟原理的。從成本與收益角度來看,門當戶對有利於做到收支平衡。倘若門當戶對,無論是富人聯姻還是窮人結合,婚姻中的雙方都能較為容易地達到收支平衡。如男方給出的彩禮女方一般都會帶回相當的嫁妝。否則,男女雙方則會較難達到這一物質經濟平衡。

經濟學中不僅講求成本與收益,還講求資源的配置。書中把婚姻狀況用一個法方程表達,讓人一目瞭然。

假設一男婚前的生活質量為X,一女婚前生活質量為Y,婚後一起生活帶來的共同所得為一個常量m。

由於男女雙方資源共有,所以婚後的每人所得分別是(X+Y+m)/2。

如果男女雙方不門當戶對,那麼X、Y值相差極大。設X=3,Y=9,那麼婚後的個人所得為(3+9+m)/2。

當m<6時,婚後各人所得小於9。此時Y對婚姻是不滿意的。

當m=6時,婚後個人所得等於9。此時X得到的帕累託改進(指在不使其他人境況變糟的情況下而不可能再使另一部分人的處境變好。而如果一種變化,在沒有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情況下,使得至少一個人變得更好),Y不變,Y對婚姻不是很積極。

當m>6時,婚後各人所得大於9。此時X、Y都得到帕累託改進,皆大歡喜。

所以,男女雙方婚後所得m值至少要達到6,才能維持穩定持久的婚姻。

如果男女雙方門當戶對,假設X=Y,那麼,只要m>0,男女雙方都能得到帕累託改進。 理論上講,這樣的婚姻也更容易穩定持久。

由此可見,“門當戶對”並非是“封建殘餘”,而是歷經歲月沉澱出的婚姻最優組合方案。

當然,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矛盾體,影響婚姻的因素也絕非只這“門當戶對”四字,但面對婚姻這個嚴肅的話題,我們又何嘗不願它美滿、穩定、持久。這最優方案雖不能說一藥治百病,但它客觀上確是可以減少影響婚姻的消極因素,使得我們的婚姻出現更多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我們的社會也將會更加的穩定繁榮。

8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我與我媽的關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