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某個人將他的行為與某件令人不愉快的刺激聯絡在一起的時候,他就可能會形成一種無意識的反應,使原本令人非常快樂的事情在這兒變成了它的反面。
這種思想是由俄羅斯科學家巴甫洛夫提出來的。在一次不經意的實驗過程中,巴甫洛夫發現:每當自己走進實驗室時,那些用來做實驗的狗就開始流口水,因為它們知道,巴甫洛夫一進門,就意味著可以進食了。即使沒有食物,它們也照樣會流出口水來,因為它們已經將巴甫洛夫與食物聯絡在一起了,這就是所謂的條件反射。
下面,將告訴你如何處理這種情況。
當一個人正在做某種你不喜歡的事情時,你需要用一種積極的聯想來解決這件事。比如說,你可以直接告訴他,他的這一行為對你造成了傷害,或者說你對他正在做的事情很失望等等。過不了多久,他也就會對這個特別的行為產生否定性的聯想了。
當你知道自己的某項請求一定會冒犯人家的時候,你還會提醒對方嗎?其實最好的技巧就是告訴他,如果他那樣做的話,你不會介意的,然後讓對方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小孫不想讓婆婆老在自己面前絮絮叨叨地談論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尤其是不想讓婆婆在朋友面前批評自己的廚藝太差,這讓她有些下不了臺。過幾天,丈夫又要把一些朋友請到家裡來吃飯。於是,小孫想到了下面的方法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小孫:“婆婆,你的金槍魚砂鍋做得真棒!你能教給我這道菜的配料嗎?這樣,我就可以在本週的聚餐上露一手了。”
婆婆當然非常高興,她毫無保留地告訴了小孫該做的一切。在做完這道菜之後,大家對這道菜讚不絕口。小孫當面告訴大家,菜譜是婆婆告訴她的,隨後小孫對婆婆表示了感謝:“婆婆,我知道這對你而言是小菜一碟,不值得一提,但我的廚藝能得到這麼多人的肯定真令我高興啊。今天我在商店裡看到了一件小禮物,我想你一定會喜歡的,所以我就給你買回來了。我僅僅是想借此對你說一聲謝謝。”
透過這麼一種典型情況的引導,小孫既避免了婆婆在朋友面前說東道西的尷尬,還透過給婆婆送小禮物的方式更明確地對婆婆表示感謝,獲得了婆婆的好感。
要想輕易地讓一個人按照你的思路行事,採用的心理策略中應該考慮到怎樣綜合運用尊重、積極肯定、消極聯想的方式,以及透過一系列社會例項中的原則來引導對方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