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有人說,文字是文學愛好者的精神食糧。於我而言,文學就是我的全部,因為,一天不讀書,不寫文字,我感覺這一天就是時光虛度。

聚焦當下,已進入全民寫作時代,網際網路,各地報刊、雜誌等,人人都可種種瓜,人人都可當作家。寫作是一段故事,可以訴說悲歡離合、演繹或尖銳、或厚重的思想、心聲和情懷。

寫作,沒有誰寫得最好或最差,只要你寫的文字有人喜歡,得到大部分讀者的肯定,那這篇作品就是成功的!反之你寫的文字技巧高超,詞藻華麗,內容深奧,但是讀者看不懂,也是枉然。

亦如當今詩壇部分作者寫的詩,我看得雲裡霧裡,怎麼也理解不了,原以為是我文化不夠高的緣故,但後來聽一位大學教授說,他也看不懂!這樣的詩是不被大眾接受的,也就是失敗的作品。

那麼寫作之前,我們是需要有“保護神”的。所謂“保護神”就是在學習寫作之前,應當選擇自己喜愛的知名作家為榜樣,閱讀她的作品、揣摩她的創作風格。在大量閱讀其作品的基礎上,透過不斷思考、感悟和體會,與作者進行“心靈交流。”思考其創作思路、感悟其寫作方法、體會其作品風格。從模仿入手,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學創作水平。

“什麼是寫作?”其實,寫作是一門手藝,離不開反覆訓練。寫作也是一門容易讓人著魔的手藝。因為寫作需要執著和虔誠。同時,寫作還要有結構技巧和重點。寫作更要有想象力和個性化,並且要有詩意,有人情味,有溫暖感。

胸無點墨別提筆,語不誠實莫寫文。對於寫文章而言,興趣愛好是其一,必要的知識儲備是其二,思考的疊加和智慧的輸出是其三。這三大要素中最重要的當然是興趣愛好。如無興趣愛好,談其二和其三就是笑話了。因跟文字打交道是非常之乏味和無趣的,需要興趣和愛好作為強有力的支撐,閱讀進的文字遊離於大腦之間,並能感受這種微妙的感官變化後為我所用,這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當然,對寫作者而言也並不能完全做到這種境界。

有人認為,寫文章的過程其實就是把自己積累的文字進行組裝,俗稱拼拼湊湊的過程。如有系統化的學習和名師指點,少走彎路,寫文章則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同時要不離不棄地把自己的文學愛好發揚光大,爭取更大的收穫。不管前途有多大的困難,要知道:文學人,是不講地位,貧窮和性別的;文學人的道路是艱辛而漫長的;文學人應該多讀書,多創新自己的創作主題和想象,讓自己的想象,不只停留在還原生活階段,還必須上升到解讀和創新階段。

寫作是自我宣洩情緒的一個途徑,文字是取悅自己的手段之一。

寫作,是優雅地發洩自己情緒壓力的途徑。當憤怒的時候、難過的時候或者興奮的時候,把自己的想法和情緒記錄下來,分析每一個引起情緒波動的點,去以旁觀者的視角觀察自己,去思考為什麼會這樣。慢慢地,你會發現自己到了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一切都能以平常心去對待。

曾在書上讀到這樣一段話,這個世界上最難的兩件事,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二是把別人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能將思考和感悟流暢地表達出來,並且能夠讓人產生共鳴或者認同,這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首先要有足夠的經歷和思考,其次還要花時間打磨語句文字,最後再以文章的形式觸達到讀者的內心,還要保證讀者能讀完文章,並且產生共鳴或者認同的情感。

一旦有人認同了你的觀點,實際上你就對他就產生了影響力。以一篇文章影響某一個人,我認為,意義非常之大。

博覽群書在無求中以備有求,這些人往往因為博學,而使得自己的作品有了文化底蘊,有了思辯的味道。在作品一經誕生之後,作者就在眾口同聲中感到它的價值和生命。說實話,我喜歡這類作品,因為在通俗易懂中,讓我讀懂了一份生命的真諦。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在汲取知識方面,不是什麼樣的書籍我都會看,我只想看自己想看的,寫也是隨心而寫。因此,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書籍我喜歡讀給予人思考、想象的空間餘地,思維類,解決問題類及閱讀國學經典。對於閱讀過的文章加以思考,形成自己的認知,進而智慧的輸出,結合自身的實際學以致用。

若想寫出好的文章,需要大量閱讀,閱讀的時候,我喜歡用筆把喜歡的詞句和比喻手法劃出來,並記錄下來熟記於心,以備不時之需,同時,在文章結尾簡單的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

有時候,我甚至在把那些暫時尚無用武之地的詞句和比喻手法,串成一篇文章,雖然結果往往是傷痕累累或者自然天成,而在我看來那僅是一種練筆方式,輸出的方式罷了。這種汲取文化知識的方式,在汲取的同時需要沉澱,需要消化,需要結合實際學以致用。

當一個個字詞句串接在一起,變成一個完好的作品之時,它便有了所有的可能,可以被各種詮釋,也可以構成一種獨特的美,同時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其實,寫作是起源於作家對自己最熟悉的人、事、物的基本感受,也總是紮根於他自身的存在狀態,離開這個聯接點,寫作就會流於虛假、浮泛。

寫作是記憶的重建:我們腦中的記憶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消退。但透過寫作,某些深潛於心底多年的記憶會浮現,童年往事,青澀戀情,久遠見聞,如同一條細藤慢慢抽出,讓我們重新為之唏噓,透過寫出來得以強化。個人記憶中的種種碎片,在我們寫成的一篇文章中初次相遇或者久別重逢。

亦如,思念家鄉時,寫我的家鄉,以及家鄉的小巷,家鄉的炊煙,還有灶臺旁燒火的母親。記得去年冬天,朋友送我一包蘿蔔豆,吃到嘴裡,感覺到一種久違的親切味道,聯想起了童年時光,母親做的蘿蔔豆,含在嘴裡,有著濃濃的母愛的味道,就寫了一篇“舌尖上的母愛”被各大網站以及報刊雜誌刊用。

寫作不是做學問,不是記流水帳,不是發公文,不是民間講話,更不是編故事,因為編的故事沒有生活基礎,沒有生活邏輯。生活情節過於單薄,經不起推敲,讀起來很假,漏洞百出。很容易被讀者識破,沒有吸引力。

寫文既要貴在真實,又要有獨特的審視與見解,要有昇華、提煉。要把真善美,把作者的真實感情寫進去,善於表達,用真實打動讀者。

一篇文章的創作過程能夠鍛鍊一個人的思辯能力;雖然寫東西之前已有大體的主題文章,要點,內容等,但真正在創作時如何用文字好好表達,是要經過仔細思考的。可能就是古人說的“推敲”吧。寫出來的東西,能夠讓看到此文字的人在腦中產生類似的想法,在內心引起共鳴,就像進行電影的製作與播放一樣。每個人都向往美好的感覺,讀者也不例外……

同時,寫作能夠磨練人的耐心和脾性:在進行寫作時,如果是一種急躁的狀態,肯定寫不好文章。寫一篇文章就像燉一道美味大餐一樣,急不得。其實有時寫著寫著就會發現,一些詞語就像本身有靈性一樣,將其它的詞語都帶出來了,好像忽然間有了靈感,自然會文思泉湧……

知識不足以成就智慧,而智慧卻需要知識的昇華。思考的疊加是一種方法論,是把知識在自己心中加工和轉化。用疊加的思維方式溫火慢燉,再附以人性和自然的味道,必成一頓文化大餐。

寫作也是宣洩自己情感的良好途徑,可以去充分整理自己凌亂的想法,非常有益於拓寬啟發思維。因為寫作是思想的表達,情感的抒發,更是溝通的橋樑和語言的延伸。

其實,寫好一篇文章真心不容易,費腦又費神,但是等到完稿之後,就會有一種極大的滿足感,那種感覺是很美妙的!

在我們那個年代上學時,作文和閱讀理解在整個語文成績中佔的比例很高,語文成績的好壞直接取決於寫作,所以我在求學過程中,就開始學習寫作技巧,努力以真情實感打動老師以及讀者。

進入職場,在努力拼搏的同時,一定要學會表達,否則埋頭苦幹自己受累只有自己知道,領導和主管不知道你整天忙忙碌碌的到底幹了些什麼?只有透過寫作表達和有效的溝通,不僅能及時把自己推廣出去,還能展現自己的優點,從而愉快的工作。

在職場中,無論是同事之間的溝通、部門之間的協調以及給上級的工作彙報,都離不開文字的表達,尤其在年底要將一年的工作做總結,寫作必不可少,而且質量要高。

寫作涉及到各個階層和各個領域,其重要性值得深思,應用的好將是錦上添花,當然寫出流暢的文章是需要積累與努力,要多讀書,用心去體會,只有定量的輸入,才可有效的輸出,更重要的是要多寫多練,才可離希望越來越近,才能寫出好的文章!

比如寫散文,要有特別敏銳的眼光和洞察力,能看到和發現別人所沒有看到的事物,還需有異常嚴密而深厚的文字功夫。創作時,不能心浮氣躁,要靜下心來,挖空心思找到準確的詞句,並把它們排列得能用很少的話,表達較多的意思。這就是古人所說的“言簡意繁”吧。使語言能表現出一幅生動的畫面,簡潔地描繪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主要特徵,讓讀者一下子就牢牢記住被描寫人物的動作、步態和語氣。

散文的語言美,作家們有不少獨到的精闢見解。秦牧說:“文采,同樣產生藝術魅力和文筆情趣。豐富的詞彙,生動的口語,鏗鏘的音節,適當的偶句,色彩鮮明地描繪,精采的疊句……這些東西的配合,都會增加文筆的情趣”。

散文的語言,似乎比小說多幾分濃密和雕飾,而又比詩歌多幾分清淡和自然。它簡潔而又瀟灑,樸素而又優美,自然中透著情韻。可以說,它的美,恰恰就在這濃與淡、雕飾與自然之間。散文篇幅小,容量大,行文最忌拉拉雜雜,拖泥帶水。

簡潔,並不是簡境,而是簡筆;筆既簡,而境不簡,是一種高度準確的概括力。杜牧的《阿房宮賦》開頭寫道:“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僅僅十二字,就寫出了六國王朝的覆滅。秦始皇統一了天下,把蜀山的樹木砍光了,山頂上光禿禿的,就在這裡,修建起阿房宮。短短十二個字,寫出了這麼豐富的歷史內容,時空跨度又很大,真可謂“言簡意繁”了。

散文語言的樸素美,並不排斥華麗美,兩者是相對成立的。在散文作品裡,我們往往看到樸素和華麗兩副筆墨並用。該濃墨重彩的地方,盡意渲染,如天邊錦緞般的晚霞;該樸素的地方,輕描淡寫,似清澈小溪涓涓流淌。

樸素猶如美女的“淡掃蛾眉”,像生活的海洋一樣,語言的海洋也是遼闊無邊的。行文瀟灑,不拘一格,鮮活的文氣,新穎的語言,巧妙地比喻,迷人的情韻,精采的疊句,智慧的警語,優美的排比,雋永的格言,多種多樣藝術技巧的自如運用,將使散文創作越發清新雋永,光彩照人。

從思想角度來說,寫出一篇好的文章,就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所以情這個字在此刻也就顯得無比重要了!

構思散文,最活躍的因素是情,一篇好的文章一定是融入作者的真情實感,除非他是個名副其實的語言大師。因而,寄情同散文創作密不可分。記人、敘事、寫景、狀物,只要想將“假想”織成一篇散文,首先要對欲寫的內容“寄情”,或喜或怒,或哀或樂,或愛或憎,或怨或愁,將種種濃郁的不平靜的心理反映,一一託放於各種材料之中。

其他體裁的文章,也都離不開情,都要有作者感情的投入和寄託。之所以把寄情作為散文創作的一種專門技法提出來,在於散文的表情達意有自己獨特的要求和高度。首先,散文創作要求作者寄託真情。即所寫的細節,須是生活中真實存在的。作者抒發的情理,應當符合生活的邏輯。

其次,散文創作要求作者寄託深情。情動於衷,發自肺腑,出自內心。既豐富深沉,又凝聚感人,創造的氣氛要濃,表達的情感要能在讀者心理上產生一定的情緒強度,以致發生搖撼的力量。

散文創作也要求寄託詩情。既要有美好的想象,不是簡單地傳遞資訊,不是僅僅臨摹生活景象。往往需要綜合變形,改變事物的特徵和關係,投上藝術的光彩,甚至製造幻覺,使讀者彷彿親自感受到難以抑制的情緒波動。所以說,情是體現作者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只要融入了自己的感情,那麼離寫出一篇好的文章也就不遠了!

此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聯想。

一篇優秀的散文,幾乎難以離開聯想。所謂聯想,是指對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想象活動。由一事物過渡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當人們由當前事物回憶起有關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波及到另一件事物時,都離不開聯想。在這種聯想活動中,事物的特徵和本質,更容易鮮明和突出,作者的思想認識也能不斷提高和深化。一個作者的知識積累,儲藏愈厚實,則對生活的感受愈敏銳,易於觸類旁通,浮想聯翩,文思泉湧。

聯想,在心理活動中佔有重要地位。回憶常以聯想的形式出現,聯想還有助於舉一反三地推理過程。特別是在散文創作及其它樣式的文藝創作中,聯想有著增強作品藝術魅力的功效。

散文家的靈感,看似偶然,實則必然,遷思妙得,得自長期累積。

散文的聯想,總是同精細的觀察、細微地描述相結合。散文的畫面,首先力求真實、具體,使人讀之如身臨其境,同時也要做到含蓄、深邃,使人讀之能臨境生情。作者給讀者想象空間、回味餘地愈大,則詩意的芬芳愈濃,這就離不開豐富而活躍的聯想。

聯想不是憑個人的閃念所得,漫無邊際地胡思亂想。一個作家要想讓聯想的翅膀飛起來,沒有廣博的學識,不掌握事物之間內在的聯絡和底蘊,沒有個人的創造性和激情,沒有個人愛好的廣大空間,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內容的廣大空間,是高飛不起來的。只能象蓬間雀那樣在草稍上徘徊,而不能象大鵬那樣展翅萬里,海闊天空自由飛翔。所以說:要真正寫好一篇散文,思想角度如果離開情與聯想,這兩個方面,寫出來的文章也不會得到讀者的肯定,自我的思想也不能很好地得到觸動,因此,要寫好一篇優秀的散文,離不開這幾個方面。

寫作既是對生活的還原,也是對生命的落實,那些語言的針腳、細節的雕刻,不過是在為生命創造一個舒展的空間,從而辨識它已有的蹤跡,確證它的存在。

而在這個生命落實的過程中,小說的寫作總是與幾個關鍵詞有關的,如地方,物質,感官,自我,時代,故事,結構,真實,等等。

同時,要記住一句話:寫作是窺看自我心魂的事情,是寫給自己看的,既寫出來的作品,首先能感動自己,才可入讀者的心!

一個作家的創作,必須對生活有深刻的認識和獨到的觀察。因為“作家要有自己的家園,自己的廟宇,自己的對手”,“付出就會有收穫,堅持寫作,往往在你寫不下去的時候,就可能會有突破”。還有寫小說,只寫熟悉的人和事,在普通生活中,注意發現細節等,對於熱愛文學寫作的初學者,會有很大的啟迪。

喜歡用文字養心,用詩書養魂。十五歲始創作小說、散文、詩歌幾百餘萬字,作品散見《中國女性雜誌》、《讀者》、《莫愁》、《中國教育報》、《中國作文週刊》、《四川烹飪》、《椰城》、《中國職工教育》、《中國金融經濟》、《國學週刊》《太原日報》《中國散文詩刊》、《中國電力報》、《國家電網報》、《華東電力報》、《彭城晚報》《都市晨報》、《吉林農業》、《大伾山文藝雜誌》、《濟寧電視報》、《徐州雜文》、《銅山雜誌》等數十家報刊。2011年出版文集《愛若煙花》。2017年,出版散文集《剪一縷月光入懷》。

6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你多久沒和爸媽一起吃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