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家鄉農村有這樣一句俗話:“大人望插田,小孩盼過年。春節越來越近,兒時的過年清晰地印在腦海裡,過年就像一幅年畫,瑰麗的色彩,每每回憶起來,都充滿了喜悅。小時候對年的期盼,是那麼強烈,過年那幾天,不僅有好吃好喝的,有新衣服穿,到處走動拜年更是熱鬧非凡,而且一切可以隨意。

小時候在農村,我家裡弟兄多,生活相當困難,唯有過年才能改善生活,許多事讓我念念不忘:殺年豬、穩糖、磨豆腐、撣塵、炸肉圓、三十晚貼對聯、放爆竹、吃年飯、拜年。五十年過去了,這些往事就好像就發生在眼前,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臘月初十以後,家家戶戶養豬的開始殺年豬,凡是村裡殺豬都是最熱鬧的一天。現在吃豬肉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人們吃豬肉都是到集市上買,殺年豬漸漸淡了,忘記了。

由於那個時候物質匱缺,年底能殺上一頭豬過年就非常不錯了。甚至有些貧窮的家庭在殺年豬後,賣掉大部分豬肉,留下一小部分自己過年,在那個時候過年能吃上豬肉可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殺年豬是一道體力活,當年我大舅冬閒時幫農家專門殺豬,我有時跟他一道去做幫手,名義是幫手,實則晩餐混點豬肉吃。因此,我對殺豬的過程是很清楚。主人到了殺豬的時候會請來親朋好友,幾個漢子用鉤子把養了一年的肥豬從圈給鉤出來,豬蹄子用繩子繫上,給豬系的叫死豬扣越掙扎越緊。大肥豬彷彿也意識到自己要被宰殺了,可勁的在哪裡嚎叫。農村殺年豬要進行一系列的準備,早早就燒開了一大鍋的水用來給豬腿毛。

把豬抬上支好的桌子,小夥子們死死的摁著,我大舅拿出來了足有一尺長的殺豬刀 ,殺豬的時候要找好位置,對著豬的頸部一刀直達心臟,這樣能讓豬少受一些痛苦,下面是早已經放好的用來接豬血的盆子。放血的時間要準備好,太晚了血都浸入到了豬肉裡面影響口感。殺好的豬放進盛滿熱水的腰盆裡,會在豬蹄的割開一個小口向裡面吹氣,看著豬皮像皮球一樣就鼓了起來,各個地方的皺褶都沒有了很容易褪毛。給豬去毛完畢就開始開始肢解,先把頭給剁下在來開膛破肚,然後掛在樹上把豬分成兩扇,那個時候肥肉才是最香的。殺豬的當晚,主人家把一些豬下水清洗乾淨並加些包菜粉條之類放在大灶鍋裡煨爛一鍋熟,請殺豬的師傅和村坊鄰居、前來幫忙關係不錯的邀在一起聚餐叫喝豬湯,大人小孩等了一年就靠這幾天吃點油水重的東西,解解饞蟲,滿足一下口福之慾。吃過晚飯臨走的時候,殺豬匠不收錢,主人家切一刀肉給我大舅帶回家,這是規矩。

臘月十五以後,家裡在集市上買來糖稀(還有的是自家用碎米或山芋熬的糖稀),把事先準備好的陰米、花生米、黃豆、芝麻等炒熟,然後把糖稀放在鍋裡用慢火燒熬泛泡,再把炒熟的陰米、花生米、黃豆、芝麻等分類或混合放進糖稀里攪拌翻動,鏟進案板的方框裡,用杆棍多次碾壓夯實成型,再用刀一條一條切開,切成所需的各種型狀。切糖很講究,既要厚薄一致、均勻,又要刀刀見底,是個功夫活。

臘月二十三,是小年,灶君跟前多美言。”灶王爺要上天言好事,向玉帝彙報工作去了,每家晚上要做些食物送灶神,以保佑全家平安順暢。

臘月二十四是掃除日,家鄉有個習俗:這一天家家戶戶撣塵,拆洗被褥,擦窗抹桌,清掃屋裡拐拐角角的灰塵,把一年的汙垢、晦氣清掃冼滌乾淨,迎接新年到來,叫做“有錢無錢,乾乾淨淨過年。”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實際上是農村人在準備春節期間必備的所有“年貨”的開始。豆腐的“腐”與幸福的“福”諧音,因此豆腐代表著祈“福”。

據考證,豆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南宋朱熹在他的《豆腐》詩中寫道:“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

臘月二十五這天,每家每戶將浸泡過的黃豆,用石磨磨碎,揉沫過籮去渣,煮沸用石膏點漿成塊,豆腐做成後切小塊放入加鹽的清水裡儲存,供春節期間食用。這也就有了“二十五,磨豆腐”的說法。過去農家磨豆腐都是在大鍋灶裡用柴草火燒開,吃起來有種特殊的煙火香味,現在在超市或菜市場買回來的豆腐再也沒有那種味道了。

農村過年炸肉丸子是祖宗所留下來的傳統,肉丸子通常都會做成圓形,有團團圓圓的寓意,一是為這一年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二是預祝下一年的生活也會美滿。

我家一般在年前臘月二十七八才炸肉丸子,因為兄弟夥多,炸早了怕我們吃掉過年不夠用。

那時沒有冰箱,熟食物放久了會壞,炸肉丸子便於儲存,過了正月初十後,若家裡還有炸肉丸子沒吃完,就把剩下炸肉丸子放進壇裡,壇裡灌滿菜籽油蓋好,即使到夏天食用也和新炸的一樣新鮮可口。炸的東西也會代表自己的用心和這道食物的豐盛,也表示對遠道而來的客人的一種尊敬。

除夕亦稱三十晚,我們家鄉吃年飯早,過了中午十二點就有人家貼上門對子,門楣上端貼上彩色掛巾,放爆竹吃年飯了。我家在吃年飯前先盛上一碗青菜豆腐,用碟子裝上一條燒熟的鰱魚,一碗年飯,放在香火案桌上敬祖先,再點上三炷香,大人小孩都要把臉洗乾淨,到香火案前面對爺爺奶奶遺像跪下磕頭,求祖先保佑全家平平安安,年年有餘。我家三十晚年飯還是很豐富的,滿滿一桌菜,雞鵝魚肉樣樣有。在動筷前父親在桌位上必給我們講過去解放前的事,憶苦思甜,要求我們儉勤節約,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聞著香氣撲鼻的菜餚,口水都流下來了,哪有心思聽,但表面上還是點頭稱是。父親的課上完,我們放開肚子,除魚不動筷外其它菜敞開吃,有滋有味,恨不得把一年虧缺的油水一頓補上來。年飯後換上新衣服,大人開始發壓歲錢,最多一年是伍塊錢,最少是貳塊錢,我捏著壓歲錢偷偷跑到村裡代銷店買包香菸,現在還清楚記得大鐵橋牌香菸一毛四分一包,玉貓、春秋牌香菸一毛八分一包,東海牌香菸二毛八分一包。從那時起我就沾上香菸了,但只是過年期間偷偷抽玩。年三十晚和小夥伴們打撲克玩到深夜十二點回家放爆竹,農村爆竹聲從十二點一直響到大年初一早上,從不停歇。真正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大年初一這天家鄉有許多忌諱,例如不許動刀,不許掃地,不許把洗臉水倒掉,母親說,這天的水是一年的財,倒掉水就等於倒掉財。另外大人小孩都是不出村的,在家拜祖宗。

大年初一早晨,不管天氣如何寒冷,即使父母不喊叫,我們也早早天沒亮就起床,高高興興穿上新衣服,抓緊時間洗漱好後就出門。出門前,母親總是要幫我們把衣服整理得服服帖帖,一再叮囑要說吉利話。我們東家進,西家出,拜年的話重複一遍又一遍,村坊鄰居及宗族長輩把已準備好的押歲錢給你,有的給一元,有的給五角,有的還在糖罐裡抓一把自家做的糖塊或瓜子,多少不限,反正不會空手回來的。接到錢、糖塊、瓜子之類的食物扭頭就走。口袋裝得鼓鼓囊囊時,趕快轉回家將錢藏起來然後把口袋裡掏個乾乾淨淨,接著繼續挨家挨戶跑。一個村子的人家還沒跑完,渾身早已暖洋洋的。拜過早年後回家睡覺。

年初二就開始外出拜年了,先拜舅舅年,然後是姑媽、姨娘、叔叔和其他親戚年,我家親戚多,拜年一直要拜到正月初十以後才能結束。一場拜年下來,口袋裡彆著一二十塊押歲錢,伙食頓頓有葷菜,油水多,原來削瘦的臉明顯長了肉,面板也細潤光澤多了。

幾十年過去,物質大為豐富了,我也早就離開鄉下定居於小縣城。如今殺豬的場面看不到了,農村也不穩糖了,撣塵、炸肉圓、包餃子、貼對聯還和過去一樣,只是人們對年的感覺有點淡了。尤其是小孩,過年就象過個星期天。過年不僅是傳統節日,也是一種維繫親情、鄉情的紐帶。一年到頭家人平時難得聚齊,唯有過年才能全部到場,過幾天開開心心的日子。

現在網路通訊十分發達,身居兩地的親朋好友、同學戰友用微信或在影片上拜年,快捷方便,好像面對面似的。微信拜年是一個時代的標緻,特別是新冠肺炎在區域性地區還在肆虐,儘量少出門或少聚有著很好的防控作用,雖未免有些莫名的惆悵,但家鄉年味,是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的味道,即使離開家鄉再久,吃遍再多的山珍海味,也抹不去我心中這一縷濃濃的家鄉情……

(寫於2021年2月6日)

4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愛 是兩個人一生無怨無悔長情陪伴 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