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表達高手的路上,要的是紮實,而不是討巧。耐得住孤獨,才能撐得起掌聲。
我在給企業講課的時候,經常問大家一個問題:業餘選手與職業選手的區別是什麼?
一般會得到如下答案:
● 有人會說,職業就是很厲害,業餘選手是不那麼厲害。
● 也有人會說,職業一般就是專業級的,業餘就只是興趣愛好。
● 還有人會說,職業選手,就是可以用它來養家餬口,業餘選手,就是自己圖個開心。
沒有高階的技巧,只有基礎的技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理解的角度,我不知道你的答案會是什麼?
我認為,職業選手,往往是把最基礎的技能練到爐火純青。而業餘選手,在技能還不夯實的時候,就總想學到更多看似高階的技巧。
職業和業餘,最早是源於體育運動的說法。所以,我也舉一個關於運動的例子。
請問:如何區分一個羽毛球選手,他是專業還是業餘的呢?有一位羽毛球老司機跟我分享了一個判斷標準,我屢試不爽,發現還真對。
一個專業的羽毛球選手,無論在球場哪個角落接完球,他們第一個動作總是一樣的:回中心!
但業餘選手不是,他們接完球,就杵在那看著下一個球要落哪,然後本著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的原則,狂奔而去,可能還接不上。
不僅打得毫無節奏感,還累得垮了。
打過羽毛球經驗的人,我這一講,大概你就有感覺了,這不就是平時的我們嗎?
這是一項多麼基礎的技能。而要把這項基礎的技能練到有一天長在你的腦子裡,甚至成為你的本能。你就向高手邁進一步了。
回到表達這件事上。比如,聽到別人一個好觀點,你就拿來傳播,可以嗎?當然,但這只是一個依葫蘆畫瓢的過程。
但你要成為一個表達高手,就要先學會如何提煉觀點,這也是一項基礎的技能。
接下來的課程中,我就會教你,只需要掌握三種思路,就能提煉出一個獨一無二的觀點,這三種思路,就像羽毛球中的“回中心”一樣,簡單,基礎。
那請問,技巧是怎麼來的?當你花時間練習基礎的技能,把基礎的技能練到爐火純青的時候,技巧就水到渠成的出來了,技巧,應該是“流”出來的,我非常喜歡“流”這個字,再貼切不過了。
因此,沒有高階的技巧,只有基礎的技能。在你即將成為表達高手的路上,偶爾略感孤獨和寂寞的時候,希望這句話能讓你更堅定地做好基本功。
而且,我覺得這不僅適合於表達這件事,還適合所有技能型的工作。
高手都在學習套路,而新手卻總在尋找捷徑。前兩年,火了一本書,書名《刻意練習》,刻意練習有個公式:
刻意練習=大量的套路+有意為之+及時反饋。
這本書裡,還提了一個詞叫心理表徵。作者認為,高手和普通人的區別就在於是否有足夠多的心理表徵。
什麼是心理表徵呢?
有個實驗,大概意思是這樣:給一位象棋大師和一位新手看10盤棋局,各不一樣,但要符合基本棋法(在這,我要解釋一下棋法的意思,比如中國象棋中,象走田字,馬走日字,士不能出宮,兵不能後退,這叫基本棋法),給他們一次性看完10盤棋局後撤掉,然後要求他們還原棋局。
結果就是,大師們幾乎都能還原出,而新手能還原出一兩盤就算是厲害了。
聽到這,你大抵就是認為大師厲害就厲害在記憶力上。
別急,實驗還有第二步,依然讓他們各看10盤棋,但這10盤棋不符合基本的棋法,胡亂擺(不符合基本棋法),然後撤了讓他們還原,結果是,大師和新手成績差不多。
這個實驗讓很多人都大跌眼鏡。
原來大師並不是記憶力比較好,他們之所以能記住棋局,是因為他們不是一個子一個子地記,而是一盤一盤地記。
因為任何棋局形式,都已經轉化為他心中的某一種心理表徵,他們心中,儲存了無數的套路,這套路在他成為大師的路上,早已爛熟於胸。看一眼,那套路就被呼叫了。
但新手,卻是實打實的、一個子一個子記得。
永不停止地練習表達《刻意練習》這本書改變了很多人對練習的看法,不再傻傻地練,天真地練,而是刻意地練,總結出套路,針對套路,有意為之,然後尋求及時的反饋。
表達也是一樣,我們羨慕別人一場精彩的演講,但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如果你聽到的是他遣詞造句很華麗,你印象深刻的是裡面有個小故事很吸引你,你捧腹大笑是因為他有個包袱抖得特別好。
那恭喜你,你還是新手。
一個高手,聽別人一場演講,他聽的一定是整場演講背後的結構,演講者是如何環環相扣把聽眾的思緒帶上旅程,又是如何埋下一個伏筆,到最後又抽絲剝繭般地突顯出主題。
新手的心中,只有每個棋子。高手的心中,是整盤棋局。這才是我們和高手之間真正的區別。
高手,都在學習套路,新手,總想找到捷徑。其實,這也正是我們這套課程想要實現的目的,幫你總結出套路,讓你有機會刻意練習。
從業餘到高手的三個階段,你要做到:
1. 你對這件事情有持續的好奇和信心;
2. 你能耐得住在練習過程中的孤獨;
3. 你要有正確有效的學習與練習方式。